感谢邀请。
可以说,教育是最容易的学科,任何匪夷所思的观点都会有人接受;教育也是最艰难的学科,任何正确的看法都会有人质疑。所以,不管这位植竣妈妈提出什么样的观点,因为加上一个考上北大的儿子加持,都会有人相信。
由于人本身的多样性,导致教育也必然是多样性的。所以,“因材施教”应该是最为人们接受的教育观点。所以,植竣妈妈的方法在大部分人身上未必有效,恐怕会让大部分入群缴费的人失望。交了费,效果达不到自己的期望,甚至没有效果,还不容许退费,这吃相可真不好看。
想必这位植竣妈妈也明白,自己的方法未必适用大部分人,如果允许退费,可能也挣不了几个钱。所以,我理解她的所作所为。
知识付费的时代,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当然可以收费。但违法了,被相关部门处理了也不要喊冤(比如不开发票)。可惜的是一些交了费的家长要承担经济损失了。
微信群看是什么性质的
第一,如果是陌拜打出来的为了以后能联系加的微信
第二,在读学员,为了维护而加的微信。
这两种群的维护办法不太一样
第一种,我个人觉得应该以普及知识为主,这里说的不是说普及学科上的东西,而是考试动向,考试前后发一些试卷分析,这个可以和学科老师要。别发在读学生的聊天内容和成长过程,因为发也不信,还有抵触情绪。
平时可以发一发细节上的东西,比如孩子学习晚,不愿意学,不喜欢老师,努力了成绩不提高,一定要给细节上的解答,不然他以为你就是忽悠他,最好以生活细节为主。
平时可以做一些福利,发一发优惠课程,或者搞一搞抽奖。抽来的可以免费上个班课啊啥的,自己可以根据机构的优惠政策
第二种维护起来就比较难了,因为成绩有提高的有下降的,这个非常难办,所以更多的是分析孩子的变化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我是不建议建群的,因为负面的东西传播起来太快,人们更愿意相信。或者分年级建群,这样沟通起来比较好,容错率低。
如果还有不清楚的也可以私聊,随时欢迎
1.确定规章制度啊。
大家平时都比较忙,不能无时无刻的在聊天。可以确定大家聊天的时间段。需不需要实名制?
2.每天讨论固定的话题。让气氛活跃起来。
3.不要限制某些人发表负面的言论。要充分的引导。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如果你确实怕这些负面问题公开,那可能工作当中确实存在比较大的失误。需要及时调整改进。
4.确定一些底线。如果发表不恰当言论,违法言论。应该及时处理。
5.引导群里面比较活跃的人。经常发表言论。
6.群里面的人有问题需要及时回复。
7.也可以不定期组织线下会议。增强大家的了解和互信。
进入悟空也有一年多的时间了,一直觉得自己就像只“孤魂野鬼”四处飘荡,正为四处寻找组织不得而苦恼时。就在昨天中午突然收到了“头条教育”君的邀请,邀请我加入了教育领域群。在通过“小渔”小姐姐的允许后,我终于结束了我的四处漂泊之旅。
加入这个“大家庭”之后,为了能向各位前辈、大咖们学习,我积极活跃的发言,让各位大咖们对我有印象而不吝赐教。渐渐的,发言的人越来越多,我也认识了很多曾经在同领域里大咖们,可以不断的像他们学习。今天早上答的一个问题还被高考领域的大咖“高考专业那些事”指导了一番,真是受益匪浅。
在这个群里,能够认识各位新老朋友是我的荣幸。也希望各位大咖们能够不吝赐教,希望在这个“大家庭”里能够相互学习,相互成长,能够把教育问题回答得更加的完美,解提问者之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