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教阅读方法的书推荐
谁会说自己不会看书? 看书应该是这世上最简单的事儿了吧。闲闲地坐在沙发上,信手翻开,配上清茶一盏,伴着冬日暖阳,或细细品读,或一目十行,实在是美事一桩。每每看完一本,便觉得胸中有书气自华。那么事实上呢? 每每向朋友推荐,明明在看的时候颇有共鸣,忍不住拍案叫好,可这些好眼下怎么模糊一片,让我难以聚焦,说半点也说不到点子上; 每每朋友碰到了难题,哪怕刚刚看过与这相关的书,很想给他一些借鉴,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最终还是哑口无言。 每每有人说起这本书,恰好你也正看过,可当他与你探讨起书中的情节或观点,总让你觉得虚无飘渺,似有还无。 还是承认吧,你不会看书,至少没有有效地去看一本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太多的人总是关注了读书的数量,却忽视了读书的质量。我更欣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破字,力透纸背。只是如何破,我始终未得要领。
奥野宣之先生倒是这方面的高手。他在日本被称为“笔记本作家”,凭借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在日本商界大行其道。这本《如何有效地阅读一本书》,就是其成果之一。 《如何有效地阅读一本书?》看题目还真是直白明了呢。书中的行文也是一样的风格,语句简洁,通俗易懂,带着浓浓的生活气息,甚至一边读一边能在脑海中浮现奥野先生在书店的柜台边徘徊,在地铁的车厢里阅读,在书房的书堆边苦读的画面。有时甚至会觉得他就是你身边的一个老朋友,他会时刻鼓励着你,让看书这件事的效用发挥到极致。
而我看《如何有效地阅读一本书》时,还有一种奥野宣之先生是一位料理师的幻想,把阅读当作做料理,从设计菜单——选书,采买食材——购书,再到各种方式的加式烹饪——摘抄、笔记、整理、书评,再后细细品尝——反复阅读,如此美食落肚,知识也就学到手了。 设计菜单及采买:特地思考明天想吃什么总是个难题,可平时却经常会突发灵感,觉得这也特别好吃,那也特别美味,这个时候就把自己想吃的记录在笔记本上,到时候更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选书也是这样,不是要大海捞针似的,凭缘分找到那本命中注定的书,而是把平时想要了解的,感兴趣的内容随时记录下来,甚至可以提前做一些查询工作,就自然知道自己想要买什么书了。这样胸有成竹地去一趟书店,目的明确,能够用最短的时间,买到最想看、最有裨益的。
食材在手,样样皆可煮炸煎炒,各有不同风味。䓍䓍翻书只是囫囵吞栆,只能判断食材是不是新鲜够味,终难得其真味。写读书笔记就是对于书本的烹饪过程: 最简单的料理方法可以摘抄,这里的摘抄不一定非得摘抄书中高精玄妙的精华,也不一定是非要自己相当认同有共鸣的,特别值得摘抄的是“原来不觉得,这么一说觉得很有道理”的思想点。
第二层次就是写读书感想。如果说阅读是一种输入,那么写感想就是一种思想的输出,为了写感想而去好好读书,其中的关键是要写出发自内心的语句,这一方面是倒逼自己进行思考,另一方面也是整理自己思路的过程。奥野宣之先生还着重地把摘抄加感评论的学习方法,称之为“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听起来好像很难,毕竟只要一提笔,一般人都会觉得没什么可写,有东西可写也会像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没关系,奥野先生的起点也并不怎么高,哪怕写一句“太棒啦!”天长日久,也能看到坚持的效果。
做记号也是一种加工方法。划不同的线,贴不同的便利贴,甚至还有折不同的书角。当这本书遍体都留下了你的痕迹,这道菜肯定也作得差不多了。张泉林曾说起过,她所遇到过的最后读书的人,就是莫名的编剧史炎,他总是随身携带至少五本书,而且每一本都是贴起了便利贴、书签,内页也满是他留下的所想所悟,可见是把这本书给彻底吃透了。 有了如此这般的精心料理,一道道美食呼之欲出。
然而这还不算把一本书给彻底消化了。除了一遍阅读,还需要二遍阅读,甚至三遍阅读。哪怕不看整本书,也需要留出专门的时间来细细阅读自己做的笔记,精华都在汤里,好书就需要反复地读。
除此之处,将读书笔记中的信息进行索、输入电脑,方便以后随时查找调用。而就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书中的精华才成为我们身体所需要的养分,慢慢渗透到了每一个毛孔血管了。
当然,身为一个妙厨,除了要掌握料理的基本流程,更要掌握一些不为人知的小窍门、小秘密。《如何有效地阅读一本书》中罗列了一共十九条小窍门,供大家一一尝试。比如建议在案头把书堆成山,建议在枕边只放经典名著,建议同时阅读三本书......诸如此类,新奇有趣。然后细细品读之后,就会觉得奥野宣多先生不愧是“阅读大师”,这些无关痛痒的小举动都是暗藏心机,不经意间就能让你的阅读效率提升一个咖位。
所谓饮食男女,做美食不仅仅是把生的做成熟的,看一本书也不意味着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万事皆然。尝试着用一颗厨子的心,来好好料理一本书,咀嚼口味字里行间的每一点滋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