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共用的开放式厕所,也就相当于露天厕所,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可以使用,先到先用,无性别差异。
近期,在四川乐山犍为县世界茉莉博览园内,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厕所,男性用的小便池和女性用的坐便器都设置在开放的环境中,没有任何遮挡物,小便池对面是坐便器,相当于男女共用同一个厕所。
上厕所本来是一件私密的事情,但是在这种开放式厕所面前,毫无隐私可言,无论使用这种厕所的男性还是女性,都将自己的隐私暴露在了众目睽睽之下。
中国人在这方面还是比较传统的,并没有那么开放。所以,这种厕所虽然很新奇,但真正使用的人并不多。大部分人并没有把它当做一个厕所,而是当做了一处观赏景点,只愿意远观,不敢上前使用。
因此,该园内的这处厕所,观赏性大于功能性,吸睛率大于使用率。虽然起名叫开放式厕所,但并没有真正起到厕所应有的作用,属于一种资源和资金的浪费。
其实,男女共用厕所早已不新鲜,尤其是在一些景区景点,此类厕所并不少见,但每个厕所位都有隔板和门围挡,都是一个独立的空间,可以起到基本的隐私保护的作用。
现代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人知道了害羞,懂得了对自己隐私的保护。
原始人还知道在自己的隐私部位挡一片树叶呢,作为文明时代的一个园区,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初衷,才设计出了这种暴露隐私的开放式厕所。是为了节约资金、压缩成本,还是纯粹为了博人眼球而采取的一种营销模式,最终达到吸引客源的目的。
厕所存在的价值,主要就体现在其功能上,如果一处厕所摆在那里,却没人敢用,那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现代人的个性和创新也需要有底线,除了法律的底线外,道德的底线同样不能突破。为了上个厕所,而迫使游客将隐私暴露于众,触碰了道德的底线。且不说游客,园区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是否敢上这样的厕所呢?
不少网友开玩笑称,这处开放式厕所应该是聘请印度设计师设计的。在印度,这种开放式的厕所确实是随处可见,因为印度的贫民区已经养成这种上厕所的习惯,甚至已经成为一种文化。
但是,中国人并没有这样的习惯,对于这种开放式的厕所难以接受。所以,该园区的此处厕所只有人看,没有人用。
小结:这种开放式厕所体现出的并不是个性或时尚,而是文明的倒退,该园区应该为此而自省。并积极对此处厕所加以改进,使其真正起到厕所功能性的作用,而非一处摆设。
大家敢上这样的厕所吗?
【谢谢朋友们耐心阅读,欢迎关注、评论等,发表看法,一起互动交流!】
文:一碗萝莉面
其实社会各方面一直都在解决这个问题
解决女厕所排队问题的各种“奇招”2010年在陕西师大,几个“女性站立式小便器”成了一道新鲜的“校园风景,一时引起热烈讨论。除了解决厕所排队问题,这些站立小便器据说还有节水节电的好处。不过,女性朋友们应该还是不太习惯这种上厕所方式,所以这种厕所并没有推广起来。
这种据称能帮学校节水的厕所,需要女生借助便池右上方的“导流器”来小便。图片来源:chinasmack.com
无独有偶,在国外也有类似的发明。同样地,使用体验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这个绿色的东西叫P-mate,也就是“尿尿伴侣”。图片来源:boattest.com
也许有妹子会问:如果男厕所一个人都没有,我能不能悄悄溜进去啊!利用闲置的厕所空位听起来似乎是个好思路?的确,有人设计了一种光明正大地进入男厕所的方法——“男女共用厕所”。
台湾东海大学设计的绅士厕所“Gentolet”。图片来源:ifworlddesignguide.com
这一排厕所可以放置在男女厕所之间,能从两边开门,感觉大大提高了利用率。不过,这种理念是否有实物投放及具体效果如何,还未见诸报道。
“绅士厕所”中间一排厕所的使用原理。图片来源:ifworlddesignguide.com
另外,设置“无性别厕所”也是提高公厕利用率的一种尝试。
重庆的“无性别公厕”,有人说好,有人说完全不习惯。图片来源:news.ifeng.com
然而,除了这些奇招新招,有没有更加靠谱的方法能解决女厕所的排队问题?
比如,让女厕所多一点?也许你也已经意识到:直奔问题本源不就好了吗?前面提到,男女厕所一样大的设计本来就不合理。很多人意识到,要解决女厕所排长队问题,最好的方法显然是——增加女厕所。
在美国,很多有年头的建筑物中,要么女厕所很少,要么压根没有。因为它们建成的时候,工作的女人还很少。当女人越来越多地进入社会工作后,她们开始呼吁“厕所平等”。1989年,第一个“厕所平等”法案在美国加州通过,由一位不堪忍受等老婆上厕所的男参议员提出。不过,直到1993年,美国国会大厦参议院所在楼层才有了第一间女厕所;而众议院甚至直到2011年,才开始有第一间女厕所。
从没有到有,从面积一样大到意识到这还不够,一些建筑设计师开始想方设法从设计上解决排队问题。在纽约市中央车站的候车大厅,有一处“女性专用厕所”。中央车站的其他厕所都分男女,但是候车区的这个可是女性独享的——它由两间女厕所构成,其中一间是从过去的男厕所改过来的。
纽约中央车站的女性专用厕所。图片来源:Marilynn K. Yee/The New York Times
在新加坡,一些新建的公园、会议中心等公共场所,也遵循了女厕所应略多于男厕所的建造原则。
而在中国,也有许多人关注着这个问题。2012年在广州,几位女大学生发起了“占领男厕所”的行为艺术,旨在向公众及政府呼吁厕位分布更加合理,公共场合男女厕位应达到1:2。
2012年在广州,几名女生发起的“占领男厕所”行为艺术。图片来源:cntv.cn
如今,解决这个问题的明确尝试终于出现。去年12月起,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新版《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将人流集中场所的女性厕位与男性厕位比例调整为2:1或更大。这个标准的出台对于有过无数排队经历的女性无疑是个好消息。
编号CJJ14-2016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被批准成为行业标准,自2016年12月1日起实施。图片来源:《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
由于种种因素,女性如厕时间较长的现实是肯定无法改变的。但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女厕所门口排着的队伍,能够不再这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