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里到底该不该男女分厕
幼儿园里男女同厕由来已久,孩子天真无邪,什么都不懂,所以没必要去刻意区分。对此,幼儿园老师给出了三个理由:
1、方便老师管理
孩子小,每时每刻都不能脱离老师的视线。现在的幼儿园每个班有30个左右的孩子,老师一般情况下只有2位。一个老师要同时照看十几个学生,本身精力就是有限的,如果是男女共同一个卫生间,可以由一个老师统一带队管理,这样会更加方便。如果男女分开,也就意味着需要多一个老师去照看,这样在无形中增加了老师的管理负担。另外有些孩子自理能力比较差,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如厕,如果男女不同厕,老师管理不过来。
2、推行男女性别平等
幼儿园里男女同厕,目的是为了消除性别歧视。老师从小就给孩子们灌输男女平等的概念,将性别的概念模糊化,真正地让孩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要局限在性别差异中。
3、节约成本
有的幼儿园受区域的局限性,为了节省空间和金钱,幼儿园的教室,都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多地抠出功能区域,为了节约成本,幼儿园只有一个卫生间,男孩和女孩只好同厕。
小班的孩子对性别意识还是不清楚。但到了中班后,老师就会让男女生分开上厕所,比如小女生先去厕所,小男生排队等候,逐渐地培养男女分厕的规则,让孩子们知道同性别的才能一起上厕所,或者,幼儿园会把厕所设成隔间,中间有挡板,让孩子在上厕所时,不会互相观察,保留隐私空间。
济南某高校卫生间不分男女,只分女卫生间和卫生间,你怎么看
我在哪儿?厕所在哪儿?男厕所在哪儿?近日,有网友曝料:济南职业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因为女多男少,把卫生间分成女卫生间和卫生间,也就是说没有男卫生间。
女生有自己”专属“的女卫生间,同时还拥有“半专属”的卫生间。济南职业学院在男女卫生间的使用上做了一次颇具人性化的革新,首先我们应该对此举以热烈的掌声。
其实,对于男女卫生间的设置比例问题,已被社会各界关注多年。在景区、商场等地方,我们经常能看到女厕门前排起长队,男厕门前则空无一人。曾有网友发布了一个视频,某高速公路服务区里因为女卫生间门前队伍太长,大妈们纷纷闯进男卫生间抢占厕位。前些年,青岛海洋大学的女生们还在三八节当天还发起过“征用男厕所”活动……
那么,为什么中国会有男女卫生间设置问题?想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来谈一谈历史。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设立公厕的国家。因为千年以来的传统是“男主外,女主内”,因此古代公厕均以男性为中心,女卫生间或者没有或者极小。
而且,女性的便溺等生理排泄物被认为是“邪物”。类似记载史书有很多,只举一例: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年,湖南提督杨芳率部与英军作战,为破解英军炮火的强大威力,命令收集广州全城的“女人溺器”,最终把上万个马桶,桶口朝外扎绑在木筏上向敌舰冲去……这种状况到上世纪初仍未改变,在大名鼎鼎的拳民活动中,扶清灭洋拳民们的秘密武器之一就是,把女性的便溺物向“蓝眼长毛”的洋鬼子们泼去,破解“洋货”们强大的战斗力。
知道这个前提我们就明白了,传统的力量需要时间来改变。随着男女平等、女性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女性再也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加之特殊的生理结构和生活习惯,女卫生间的使用频率、使用时间都远远高于男性。
而延续下来的传统习惯,设置于街头路边、景区、写字间、学校等处的女卫生间,无论在面积还是厕位上都远远低于男卫生间的水平。
为此,去年国家住建部曾发布城市公厕建设新标准,把女卫生间与男卫生间的厕位比更改为3∶2,人流量较大地区为2∶1,增加厕位并超过男卫生的厕位数,这是新标准的核心,至今这个标准已实施整一年。
但这只是一个规范性的标准,并非强制性的法规,何况大量的公厕都建了十多年,即使改造也需要时间。因此,在许多城市出现了“无性别卫生间”,男女混用。也许当你走进这样的卫生间时,看到有男有女玩着手机,等待一扇门的打开,请不要惊讶,大家只不过是在上厕所。
回过头来看看济南职业学院的不分男女,只分女卫生间和卫生间的做法,完全是社会现实在校园中的直接体现,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而且,学前教育学院里通常女生人数的占比极高,有多高呢?以山东某家女子大学的学前教育学院为例,一个班里48人,女生高达41人,想必多数学前教育学院都是这样的情况,济南职业学院也应该不会例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固守着传统,怕是很多女生会如同考研占座一样,弄几本书排在女卫生间门口给自己抢占厕位。
(本文为指动济南原创内容,已授权今日头条、百家号、微信公众号、企鹅号、搜狐号、大鱼号、网易号同步更新,其他网站和自媒体平台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你有什么意见和想法下方的留言。或者点个赞,转发一下,让朋友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