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整天泡在微信里,所以也经常收到各种各样的打招呼,就比如最常见的“在吗?”说实话,这句问话真的很没有实际意义,如果对方不在,这句话就石沉大海了,相当于没问;如果对方在,直接说事情不是比问一句更方便?当然如果对方在,却没有回复你,而是发了一条朋友圈,那就更尴尬了。如果你真的收到“在吗”,怎么回答出高情商和高智商呢?
第一种,常联系的朋友,也许这只是他的聊天习惯,为了表示亲近感,直接回复:“在的,怎么啦?有什么事吗?”或者调侃一下,“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第二种,普通朋友,那就简单一点,因为你还不知道之后的话题,以静制动,“嗯嗯”就好。
第三种情况就比较厉害了,很考验人的,那就是许久不联系的朋友发来“在吗?”,也许只是想联系联系感情,或许是想借钱,或许ta要结婚了。联系感情好说,万一是借钱和随份子怎么办呢?朋友的方法是:先发制人。先回复:在的。对方如果问:最近过的怎么样?这时候你就可以稍微倒点你的苦水了,借钱的肯定就不好意思说了,结婚的嘛,不是还可以说已经是别人的伴郎了吗?当然,这些也只是开个玩笑,怎么回复更高明,还要看实战经验的啊。
赚钱、得礼品、无聊、好玩,不足而论。
赚钱、得礼品的占多数。如果你点了他发的小程序,就等于替拥有小程序的商家推广了,有些小程设定有一定的礼品,如分享得多少金币啦,分享给别人注册授权的得多少红包啦。我们举个例子,京东购物的小程序东东农场,分享出来后,你点了,分享者分享到一定数量,就能得到一份水果,所以商家就用这种方式进行营销推广,所以就有人不断地发这个小程序,希望别人点击。
像这类小程序比较多,玩的花样也很多,但是在以社交为主的群里,天天发这些营销的小程序,确实是烦不胜烦,被群主踢也就不足为怪了。
无聊或好玩也有不少人特别有一些工作不忙的朋友,看看这个,看看那个,有时觉得好玩,也就是随手一发,一次两次倒也没关系,有时不自觉形成了一个强迫症,见着就发,所以也算是一种不健康的行为方式,干扰了别人的社交生活。
因为小程序不像其他的信息使用,点开之后,如果第一次进入,必须要用自己的微信进行授权才行,毕竟涉及到个人资料,虽然可以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