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微信营销 > 微信动态文章 > 如何从心理学角度解释女生抱团行为(男的喜欢模仿你的行为)

如何从心理学角度解释女生抱团行为(男的喜欢模仿你的行为)

作者:pc668   来源:  热度:861  时间:2022-04-14
在给一些学校做团体活动的时候,经常发现不少女生喜欢抱团,尽管事先说明要分组了,但活动期间,她们总是有意无意地互相靠近。女人爱抱团,男人爱单干远古时代,男人主要职责是如何保护家庭和养家。男人需要出去狩猎,并将捕获的猎物带回家中,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自信、技巧、胆识和能力,一方面保证自己的安全,一方面保证自己能捕获猎物,否则一家子这一天的口粮可能就断了。而女人主要负责维持家庭和部落的生存,还有一连串重复而琐碎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她们需要

在给一些学校做团体活动的时候,经常发现不少女生喜欢抱团,尽管事先说明要分组了,但活动期间,她们总是有意无意地互相靠近。

如何从心理学角度解释女生抱团行为(男的喜欢模仿你的行为)

女人爱抱团,男人爱单干远古时代,男人主要职责是如何保护家庭和养家。男人需要出去狩猎,并将捕获的猎物带回家中,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自信、技巧、胆识和能力,一方面保证自己的安全,一方面保证自己能捕获猎物,否则一家子这一天的口粮可能就断了。而女人主要负责维持家庭和部落的生存,还有一连串重复而琐碎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她们需要有协商技巧、交流能力,以及适应环境与合作的能力。

如何从心理学角度解释女生抱团行为(男的喜欢模仿你的行为)

这样的生存环境决定了男人和女人形成了不同的特性,男人相对沉默,女人需要倾诉。

如何从心理学角度解释女生抱团行为(男的喜欢模仿你的行为)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男人外出狩猎,女人负责采摘、编织等琐碎工作,分工合作形成,人的衣食住行等生理需要得到了满足,在人身安全方面也有了一定的保障。那么,随之而来的,便是社交需要。一群女人在采摘野果,或者围坐编织的时候,互相交流、聊天,显然是个不错的办法,很好地满足了人的社交需要。假如男人在狩猎的时候,也像女人一样抱团围坐,聊天交流,结果会怎么样?套用现在电视剧的剧情套路“反派死于话多”,要么什么都捕获不到,要么被团灭。

如何从心理学角度解释女生抱团行为(男的喜欢模仿你的行为)

另一方面,女人大脑里负责情感和言语的部分比男人发达,决定了女人的情绪和语言比男人丰富。同样一件事情,比如说开心,男人的大脑只亮了一小部分,女人的大脑则几乎全亮;同样一个场景,男人的词汇可能只有10个,女人的词汇有100个,女人的语言能力是男人的10倍,这也是为什么男人觉得女人啰嗦,女人觉得男人无法沟通。

如何从心理学角度解释女生抱团行为(男的喜欢模仿你的行为)

当女人和女人在一起,满足的不止是社交需要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群体的功能包括让成员获得归属感、认同感、安全感和社会支持。

女生抱团首先得到满足的是安全感。从社会发展的历史,以及社会现象来看,女性在任何时候都是弱势群体。任何一个负性社会事件,只要其中有女性参与,首先被骂被批的,必定是女性。比如说,同样是举报出轨,如果是男性举报女性,评论区:“这位男士做得对!”、“好样的!”;如果是女性举报男性,评论区:“这种女人太可怕了!”、“分手不能好好说吗?”而如果遭遇性侵,受害者是女性,评论区:“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女人不要穿得太暴露了”、“女人要保护好自己”;若偶尔有那么一两个男性是受害者,评论区:“男人也不安全啊”……

女人的弱势,加上她们丰富的情感,决定了女性比男性在情感需求上要多很多,并且女性比男性更需要安全感。而抱团,在某种程度上正好满足了这一点,让她们觉得自己至少此刻是安全的,是有后盾的。

这个群体不仅满足了她们的安全感,还满足了她们的归属感。当女生抱团的时候,她们会产生一种自己有了一个归属群体的心理,觉得自己是群体的一分子。就好像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家,这个家要让人产生一种自己是成员一分子的感觉,小群体的作用也是如此。

而且,在这个群体当中,女生可以交谈问题,分享感情,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这时,抱团的作用不仅仅是产生归属感,还有了女生增加亲密感,满足情感支持的作用。当女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女生通过倾诉和交谈,会逐渐感觉到自己正在被人关心,被人支持,所遇到的困难似乎也不是那么严重了,心理上得到了放松,从而可以重新审视问题,慢慢处理。

女人的抱团从青春期就已经存在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根据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阶段理论,13-20岁期间,属于青春期,这段时期,个体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自我认同。也就是说,个体在青春期,需要知道自己是谁,在这个社会上扮演什么角色。而这个时期,家长对个体的影响正在逐渐退居二线,个体与同辈之间的关系成了主线,成为他们的人生重心。此时的个体,会通过自己所属的团体来定义自己,根据团体或同辈的规则来规范或要求自己的外表和言行,努力寻找自己在团体中的角色。如果个体与同辈人相处不愉快,没有找到自己的团体,可能会产生角色不清,感到自己在社会上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所扮演或承担的角色。

因而,抱团的女生会不自觉地向群体认同,与群体成员同步,产生同样的举动。比如集体吃饭,参加同样的社团,报同样的课程等等。这是因为人在产生归属感的同时,也期望得到团体的认同并不断向团体认同。

随着时间的发展,抱团会产生一种从众心理作为一个群体,可以帮朋友带饭,可以减少孤独感,可以八卦各种消息,可以给自己一种身份,还可以有一些小奖励(比如生日礼物)。

那么,为了维持群体的和谐,群体成员会不自觉地削弱自己的决策能力,以避免自己过早作出现实性的评价,引发成员之间的不愉快。此时,群里成员之间产生默契,互相激发,提高了自己的自尊心,促进彼此的一致性,而做出了同样的决定和举动,尤其是当群体或群体成员面临压力的时候。

在群体中,当人们对自己的态度和意见正确与否,无法确定判断标准的时候,往往会习惯性地以周围其他人的态度、行动或某个细节作为暂时性的判断标准,使自己做出与周围人保持一致的言行,避免因言行不一致产生心理冲突或受到群体压力,这就是从众心理。

从众的动机通常是渴望获得正确的信息,减缓来自群体压力,被接纳和喜欢,满足自己的归属感。

也就是说,女生在抱团的时候,为避免自己被孤立,被提出群体,或者作出一些看起来可能是错误的决定和举动,会默认向群体其他成员靠拢,因为她们此时相信群体的决策能力。而这么做满足了她们的四种需要:

第一种,取得团体中其他成员的好感,为自己争取群体社会资源;

第二种,维持群体中的人际关系,避免自己被孤立,得不到情感支持;

第三种,避免承担与众不同的来自群体成员施加的压力;

第四种,与大家保持一致,以共同实现团体目标。

但这种团体通常存在的时间都不会太长这是因为人与社会都是不断发展的,总是会出现一些变故,比如说升学、高考、毕业、参加工作、结婚生子、迁移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由于自身的心理发展和社会发展,会不断地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份和身边的群体,不断审视自己的角色和社会责任,团体成员也随着各种因素不断的变化。

从社会同一性理论的角度,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注意力经更多的是集中于两个群体之间的差异,而不是集中于两个群体之间的相似处,也就是说,人们总是不自觉地将自己所在的群体与其他群体进行比较。如此,个体可能会被其他外在群体的特征所吸引,而对自己所在的群体,自己的群体身份,群体的契约和规范产生质疑,甚至试图改变自己的群体。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新的成员加入,群体内部成员可能会彼此产生矛盾,直到最后失去兴趣,群体分离。

相较于社会,学校是个相对封闭的空间,接触的人员有限,加上个体在学校里面临的问题,比今后在社会上面临的要少很多,且学校中的人际交往频率远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因此,抱团行为在学校里经常发生。

以上是我的回答,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共同探讨。

这里是心理咨询师里外雅堂,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点个赞;如果我的回答对您和您的朋友有帮助,请转发给他们。谢谢!

登录

使用微信帐号或QQ直接登录,无需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