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为什么那么喜欢看微信朋友圈
据说,现在检验一个产品是否成功有两个重要的标准:一是流量,即有多少用户愿意选择你;二是“时间粘度”,即用户愿意为你付出多少时间。毫无疑问,微信朋友圈的“流量”和“时间粘度”都是很高的。
之所以让一些人如此的喜欢,据我个人的思考,有以下几个原因:
1.微信朋友圈,是传统社交在空间、时间和心理上的延展。它很好的解决了传统社交,受空间、时间和心理情绪等限制的痛点。这在其他具有社交性质的APP上也有所体现。
无论大家身在何处,楼上楼下、还是天南海北,远近无关,只要拿出手机,就可以从心所想的“刷、刷、刷”;
也无论清晨还是黑夜,周末或是工作日,任何时间段,都无需担心打扰到对方,只要你自己有时间,就可以“刷刷刷”;
同时,更重要的是,你还不用担心朋友现在状态如何、情绪如何,无论他(她)开心还是不开心,朋友圈就在那里,你想刷就可以“刷刷刷”。
2. 习惯成自然。这一点也非常重要。人的习惯不是很好建立,但一旦形成习惯,几乎便会日甚一日,形成人的应激反应,一到那个时间、场景等,就自觉行动,根本不用耗费心神给自己的大脑传达指令。著名主持持人董卿,从小到大保持每晚睡前阅读1小时的习惯,她说,任何情况下,我一定要在睡前阅读一小时,否则就像一个月没洗澡那样难受。很多人刷朋友圈,就像董卿阅读一样,习惯成自然。
3.人的天性喜欢不费力气就能掌握的愉悦。刷朋友圈,是极其个人的行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以什么样的姿势、看谁的内容,完全由自己做主。而且不需要设计方案、做计划、团队合作,一切都可以随心所欲。这种毫不费力就能感受到的掌控力,以及得到了快乐,使人身心都享受了很大的放松和满足,这对于缓解释放压力,或者消磨时间,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
4.朋友圈是海量信息的过滤器,对信息需求量没那么大的人来说,可以减少自己的信息拥堵。比较理想的情况是,每个人的朋友圈是经过自己选择的一些人,他们的观点、喜好等与自己有相近之处;还有一些人可能是自己的领导、师长等,他们可以对自己有所启发,甚至引领。经过朋友圈转发到信息,相当于对浩瀚的网络信息进行了筛选,可以节省自己甄选的时间,也是自己不用面对那么多嘈杂的声音。
5.朋友圈信息与线下朋友之间的相处融合密切。朋友圈有共同的朋友,大家互相关注,线下往来较为密切,在相处过程中,朋友圈里的“一举一动”,是大家交流互动的主要话题来源之一。就像小朋友要看相同的漫画、玩相同的游戏,你和朋友追同一部剧、看同一部电影一样。如果自己不关注,就会破坏掉朋友间的这种平衡、默契和欢乐的气氛。
另外,还有几种喜欢刷朋友圈的情况,一是心里有要默默关注的人;二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三是希望获得他人关注,礼尚往来也关注他人;四是微商和“买买买”的人;五是老师等有工作需要的群体,现在学生好多作业都要求发朋友圈。
希望以上答案能对您有所帮助。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微信查看对方个人主页,你喜欢这个新功能吗
在这个功能之前,微信去年推出了“好看”功能,来看看当时网友们的反应。
几乎清一色的反应是:没有了隐私。其实这个功能有好有坏。好处是可以让优质文章“活”起来,可以产生更多的分享,挽救公众号打开率持续走低的现状,当然这是从微信的产品发展层面来讲。从用户层面来讲,坏处就被放大了,就是对于隐私的暴露。
凤凰娱乐更是打趣道:
仔细想想还是很有道理的,然而张小龙根本无动于衷。
后来,“好看”改了名字叫“在看”,多了层分享的意思。
再之后,就到了这次改版,在“看一看”中可以轻触朋友昵称可以查看对方个人主页,并且看到好友最近七天点过【在看】的文章。
当然啦,这次用户也是不买账的。如果说去年年底是微信用户隐私泄露的开始,那么这次无疑是隐私泄露的“雪上加霜”。
其实去年张小龙就预见了用户的反应,但是他觉得用户并非不可改变。下面贴出他在发布会上的原话:
也许他们(用户)一下子不能接受,但我想他们适应过来以后,也会接受的。时隔半年,好像用户还是没能接受。你能说这是张小龙无视用户体验么?从这次的改动来看,确实是的,但是明明微信又是体验最好的社交产品。可张小龙为何还要一意孤行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张小龙的对内容的变革。
我们知道,以头条为首的机器分发模式,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针对性推荐,喜欢看什么就给推荐什么。这种模式下,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用户对信息的筛选空间越来越小,因为人总是喜欢更娱乐化的、轻松的内容,那么有价值的、严肃的内容,就会被动地被筛选掉。那么“看一看”功能的推出,其实是从社交层面来解决内容问题。
“看一看”里面有两个模块,“朋友在看”和“精选”,前者是社交推荐,后者是机器推荐,类似今日头条的机器分发模式。
社交推荐的内容可以通过熟人背书来达到信息的筛选,这种信息可能是非常有价值的、优质的信息,毕竟朋友公开分享的内容,都是他们希望展示的内容。
基于这种逻辑推出的个人信息主页,可以更多维度的去呈现一些内容。如果说“朋友在看”板块里的内容横向的,毕竟是众多好友鉴定过的;那么,个人信息主页里的内容就是纵向的,因为是单个人鉴定并推荐的内容。所以,这个功能的推出实际上完善了社交推荐的维度。你可以选择好友“在看”的比较多的内容去跟风阅读,也可以选择认定某一个或几个好友的推荐去针对性地阅读。其次,好友可针对同一篇文章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是朋友圈点赞的衍生,而且比朋友圈点赞更加“合乎常理”。
说到这里,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对,看一看的产品设计其实很像微博。虽然本质上不一样,一个开放流量,一个私域流量,但不妨碍微信像微博部分程度靠拢。
那么预测微信看一看下一步的发展将会是,在个人信息主页增加“ta有XX个好友在关注ta”、“最近ta分享的某某文章有XX个好友在看”这样的板块。感觉又是一批熟人社交领域KOL崛起的机会。
静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