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微信营销 > 微信动态文章 > 陕西杨凌:以“五大功能区”为载体,倾力打造“科创高地”

陕西杨凌:以“五大功能区”为载体,倾力打造“科创高地”

作者:pc668   来源:  热度:793  时间:2022-04-22
陕西杨凌:以“五大功能区”为载体,倾力打造“科创高地”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王朝阳杨凌示范区科创中心效果图近日,记者来到正在筹建中的杨凌示范区科创中心(大学科技园)施工现场,一幕紧锣密鼓、井然有序的施工场景,让人深刻体会到杨凌示范区对打造科创中心(大学科技园)的迫切需求。未来的杨凌科创中心(大学科技园)将是一个集资金、人才、科技成果、科研机构、先进设备和高科技项目等各类创新资源汇聚的平台,据科创中心负责人王博文介绍,杨凌的科创

陕西杨凌:以“五大功能区”为载体,倾力打造“科创高地”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王朝阳

陕西杨凌:以“五大功能区”为载体,倾力打造“科创高地”

杨凌示范区科创中心效果图

近日,记者来到正在筹建中的杨凌示范区科创中心(大学科技园)施工现场,一幕紧锣密鼓、井然有序的施工场景,让人深刻体会到杨凌示范区对打造科创中心(大学科技园)的迫切需求。

未来的杨凌科创中心(大学科技园)将是一个集资金、人才、科技成果、科研机构、先进设备和高科技项目等各类创新资源汇聚的平台,据科创中心负责人王博文介绍,杨凌的科创中心(大学科技园)将分为五大功能区:

一是科技成果创新与孵化转化区(成果汇、创业大厦等):该区是一个高端农业研发平台聚集、科技成果展示、科技项目“一站式”服务以及科技企业孵化的区域。通过“研发—孵化—交易”的创新转化模式,不断为成果推广、产业化和创业提供“源头活水”。

二是文化创意产业汇集区(文创荟):该汇集区作为培育孵化农业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业、农业工艺美术产业等农业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企业的核心孵化基地,为入驻企业和创业团队,提供专业人才交流培训指导、创业团队组建、新作品展示推介等公共服务,定期举办涉农文创产品展示与交易活动。

三是“科技服务业”创业街区(众创田园A-E栋):该区将积极引进电子商务、无人机植保等新型涉农科技服务机构,成立中国(杨凌)农业科技服务业联盟,打造全国“涉农科技服务业”特色鲜明的创业街区与标杆聚集区。

四是专业服务与配套服务区(适当集中):该服务区将聚集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多种双创服务机构,为入驻机构提供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以及政策、管理等科技中介服务,以及融资担保风投等金融服务。

五是管理与配套服务区:该区包括管理机构办公的区域,以及为入驻研发机构与科创企业提供商务及配套设施和后勤保障的区域,如科创书咖、青春筑梦驿站等,在整个科创中心(大学科技园)范围内分散布局。

编辑:任静

特色化多元化发展 国家大学科技园不走寻常路

本报记者 张伟

22家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价结果,优秀; 36家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价结果,良好; 40家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价结果,合格; 17家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价结果,较差。

为加强大学科技园动态管理,推动其可持续建设和发展,今年上半年,科技部会同教育部委托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对115家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了绩效评价,并于近期公布了评价结果。

该评价结果一出,几家欢乐几家愁。外界对此高度关注的是,国家大学科技园的绩效评价体系如何?其发展呈现出哪些特点?有无可借鉴的创新发展路径?未来将走向何处?

3年“大考”提炼真金

记者从科技科技评估中心了解到,此次评价对象为第1-10批(2002-2014年)已认定且通过上一轮评价的115家大学科技园,评价时间基准为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以该时间范围内各大学科技园相关信息为评价基础。绩效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基础条件和运营管理、科技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开放协同发展等五大方面,评价结果将作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动态管理及政策支持的重要依据。

“大部分国家大学科技园取得了合格及以上的档次,能较好地依托大学的科研优势、人才优势和创新优势,不断强化创新资源集聚、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开放协同发展等核心功能,逐渐成为科教企资源融合共享共促的核心平台、高校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科技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在高校落地的试验田。”科技部成果与区域司二级巡视员陈宏生点评说,从评价结果看,大部分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充分发挥了五大核心功能。

“由于国家大学科技园所处区域、依托高校专业特色、行业领域、建设模式、认定时间等存在差异,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层次不一,呈现出梯度发展局面。”陈宏生分析道,部分成立较早、依托高校实力雄厚、开拓创新意识强的大学科技园发展较快,通过先行先试在科技成果转化、创业企业孵化等方面探索形成了特色经验,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影响力,而中西部地区的部分大学科技园成立较晚、发展较慢,仍处于建设和初期发展阶段。

“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三大差异。一是大学科技园发展所在区域的创新创业生态发育程度上的差异,生态好有利于大学科技园创新成果溢出和转化。二是大学科技园在建设模式和管理体制上的差异,‘一校一园’管理主体明确、责任到位,机制顺畅,容易做出成绩。三是大学与产业界互动能力上的差异,学校资源向社会灵活开放、产业界为学校技术落地提供丰富试验场景的双向互动模式,更有助于大学科技园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长城战略咨询合伙人、科技咨询总监刘佳薇评价说。

陈宏生表示,科技部、教育部将结合此次评价结果进一步加强动态管理,形成“优胜劣汰”的动态机制,促进存量大学科技园质量的提升。

特色化多元化发展制胜

30年开拓创新,国家大学科技园已经从单一的科技研发平台,蜕变为转化高校科技成果、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融通汇聚校企资源、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阵地,并结合实际走出了一条特色化、多元化发展之路。

“北大科技园始终聚焦如何做好科技服务,如何做好市场化、商业化的科技服务产品,而且形成了开放协同的发展平台和生态。”作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序列的优秀生,北大科技园总裁陈庚在谈到该科技园的探索经验时表示,自2011年提出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新十年新标杆”的战略目标后,北大科技园在服务模式、发展路径、能力提升等方面一直进行探索和创新。如提出“校地合作、协同创新”发展路径,创立“创启未来”品牌,成立北大科技园创新研究院和技术转移中心,探索形成 “北大科技园人工智能专业化众创空间 北大孵化器 北京大学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 北大科技园”的全链条孵化载体,发起“北大科技科技产业未来领袖计划”(北领)以及组建“北大科技园先锋加速器”等。

“立足一条转化主线(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转化),两个主攻方向(文化科技融合、版权要素流通),三个关键平台(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国家版权贸易基地、文化产业新型研发机构),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实现以有限空间赋能无限应用场景。”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总经理白连永表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的初心和使命,并在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文社科成果转化的“人大模式”。

“怎样才能建设一个优秀的大学科技园?”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董事长韦一玉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始终不忘初心,做大学科技园该做的事。我们不搞房地产,不追求短期效益,宗旨就是‘营造优良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培育优秀企业,实现共同发展’。”

“经过近30年的发展,大学科技园充分依托高校优势,不断强化核心功能,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教育科技深度融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显著成效。”陈宏生从5个方面总结了大学科技园的探索之路:发挥科技创新资源集成功能,坚持办园初心与基本定位;探索模式、完善体系,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打造孵化全链条载体,培育高质量科技创新企业;集聚和培养创新人才,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开放交流、协同发展,促推区域融通发展与转型升级。

“毫无疑问,大学科技园已成为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培育科技型企业的重要力量和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长城战略咨询合伙人、科技管理部总监于静怡说。

奔向世界一流大学科技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科技园依托大学而建,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一步,如何推动国家大学科技园持续提升能力水平,服务高校“双一流”建设,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提升创新源头供给能力、提升精准服务供给能力、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区域创新发展,将是大学科技园下一步要发力的关键点。”于静怡说。

“大学科技园关键字眼不在‘园’字,而在“科技”两字。”陈庚表示,“对科学要敬畏、对创新要尊重、对未来要好奇”,是北大科技园的核心价值观。北大科技园发展起步源于国家战略布局,未来要为北京大学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尽一份责任。

白连永表示,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在5个方面做出了规划。简而言之,要做大做强人文社科成果转化的“人大模式”,发挥长板效应,形成独树一帜的鲜明特点;要成为链接高校创新资源与区域产业发展的纽带,形成人文社会科学高校创新资源集成以及成果源头供给的新平台;要建立完备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尽快补足短板,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要去同质化服务,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开展专业服务、精准服务;要关注未来前沿产业,探索能够面向未来的前沿交叉学科、前沿产业培育以及交叉人才培养,为未来高质量发展做好谋篇布局。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科技园是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既定的目标。”韦一玉说,首先,会做好“十四五”规划,明确战略目标和实现途径,然后争取依托高校更多的创新资源注入和创业政策的落实,把大学科技园真正办成实现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主阵地、桥头堡,做实“孵化 投资”,真正实现社会、高校、创业者与科技园共同发展的目标。

“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中,国家、区域、大学都对大学科技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创新要求。”谈到下一步的工作方向,陈宏生表示,“将进一步明确分类指导的原则,针对区域、专业特色、建设模式的不均衡问题,分类制定差异化的认定、管理、评价、支持政策,形成多种建设主体、各类运营模式并存的创新环境。”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为加强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的顶层设计,要充分发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和高层次科技人才集聚的优势,将探索“学科 产业”的创新模式,打造大学科技园升级版。此外,科技部、教育部将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遴选若干高校和地方政府(或国家高新区)联合,以国家大学科技园为基础,开展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

登录

使用微信帐号或QQ直接登录,无需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