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上,所有的良性销售行为,应该是以创造价值为目的完成的。跟踪和维护客户的前提,也应该是看自身的销售产品、服务以及项目是否能真的帮助客户解决他们的问题。
如何跟踪和维护客户呢?以下几方面意见供你参考。
销售是个数字游戏,首先是个“体力活”多年前有个销售老哥跟我说,销售其实是个数字游戏。是想,只要是产品,它们的发明和创造,一定是为了解决潜在客户的某个问题,创造某个价值。只是一般销售并不懂的,在找到彼此看对眼的客户之前,大量的基础性工作是免不了的。这也是为什么销售首先是个“体力”活,有了一定的潜在客户基础之后,才是用“脑力”去筛选出最佳的目标客户加以跟进和持续的销售接触。
销售的背后,是每个销售考核周期内的目标。如果一味地只是跟踪和维护几个看似可能成单、实际上没有确切的购买意愿的客户,非但不能帮助销售完成销售任务,还可能因此而错失真正能够承担的客户。因此,在决定跟踪和维护客户之前,一定要先有足够多的客户基数在这里。
如何判断客户优先级?跟踪和维护客户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能够签单,从而使销售的销售任务能够如期完成。那么,在面对数量众多的潜在客户时,如何来确定他们的优先级呢?毕竟,咱们不可能把十个客户拉在一起谈订单的事情吧?我们可以尝试着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判断客户的优先级:
客户的采购预算同样两个客户,你判断他们都有可能找你买,那么,在精力有限的前提下(记住,精力有限!不认识让你选这个不做那个!),采购预算金额大的,自然是要优先考虑的。
联系人的决策力同样两个客户A和B,客户A你只接触到专员或者经理,而客户B你的联系人是总监或是副总,那么,客户B的成单可能定要高很多。你的联系人所具备的决策力,直接关系到你推进销售项目进度的速度和力度。
客户的需求一般而言,客户的采购是基于某个需求考虑的。这个需求,有应激性需求(突发的问题产生了预料之外的需求,且时间短、任务急)和常规性需求(计划内的、可以遇见的、之前已经重复进行了很多次的)。对客户需求的把握,可以帮我们推测客户内部推动采购的意愿强弱,从而决定我们分配时间和精力的优先级。
采购行为的决策时间不用说了,本周内就需要确认的采购决策跟下个月要开始的采购比价,两个比起来,时间近的优先级就要高一点。
上面说的这四个方面,他们的重要性并不平等。比如客户A的采购决策点就在下周,但金额却只有下个月开始采购的客户B的十分之一,很显然,把握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客户B的重要性也许会高于客户A。我们可以基于所在行业、个人过往经验以及公司销售特性,给上面四个方面一个权重百分比,然后按照1~5分给每个客户的这四个方面打分。综合结果出来后,就能获得一个可以量化的优先级。当然,还需要你的最终判断!
销售更是个“脑力活”有了一定的客户基础,你也知道应该跟进哪些客户,维护哪些客户,问题是如何尽快出单,避免你的友商提前下手。在这个层面,销售拼的就是“脑力”了!
如何跟踪客户最极端的做法,你要不是试试“人盯人”的战术?全天候围绕着某个客户转,恰如其分的出现在关键决策人身边提供必要的信息,帮助客户进行决策。往往“人盯人”的战术会用于特别重大的、关系复杂的,且决策人明确的。否则,很可能你会“跟错人”。
但跟踪客户如果只是“盯人”,往往会败给“盯事”的销售。为什么?因为一开始我们就说过,良性销售的本质是为客户创造价值!那么客户的价值,出了某些关键决策人的个人意见和偏好之外,归根到底就是解决客户的问题,通过销售标的来完成客户价值的增值!所以,关注人的前提,必须要把事情搞定!自己的方案和服务没问题了,才可能让那些帮助你的“贵人”出现,不是吗?
如何维护客户这是个“人品”问题!我见过太多的销售代表,有求于某个客户时,人前人后的热情的不得了,一旦销售完成,业务确认,奖金到手,TA却玩起了失踪,更谈不上“维护”两个字。
维护客户,本质上就是通过你每次和客户的销售接触,都需要符合你为客户着想、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目的。只有真心实意地朝着这个方向走,可能偶尔会出现意外,但大部分时间你都能跟客户处成朋友。
正常的销售沟通、跟进和维护工作,作为销售人员,关注一下自己的细节:
文档是否排版整洁统一?会议是否都有会后的备忘录跟进?每次沟通前、后是否都告知了客户前后的变化?遇到问题,是否能如是地描述,且提出解决方案?是否有勇气承认自己工作中的失误,并认真提出弥补方案?(
销售说白了就是首先销售你自己,你个人的品牌,以及你所信仰的人生价值观!长远来看,着眼于发自内心的去帮助客户解决他们的问题、助力他们的成功,才是作为销售人员长久成功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