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微信营销 > 阅读微信文章 > 33堂金刚经修心课|什么是最终的解脱?

33堂金刚经修心课|什么是最终的解脱?

作者:   来源:  热度:1077  时间:2020-06-26








欢迎回来费勇修心课。

继续分享《33堂金刚经修心课》


欢迎回来费勇修心课。


继续分享《33堂金刚经修心课》音频课的文稿。这一课,我们讨论金刚经的第十五段。第十五段翻译成现代的大白话,是这样的:


须菩提,如果有向善的男子和向善的女子,为了求取福德,早晨把恒河沙一样多的自身性命来牺牲,中午又把恒河沙一样多的自身性命来牺牲,下午再把恒河沙一样多的自身性命来牺牲,这样用百千万亿劫的性命来布施。假如另有一个人,听到这部经典,便产生了贯通的领会,深信不疑,他的福德就比前面那个人还多,更何况抄写、接受、读诵、为别人加以解说。


须菩提,要而言之,这部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的功德。如来是为那些发菩提心的人说的,为那些追求最终解脱的人说的。如果有人能够领会接受、读诵,以教育的热忱向大家解说,如来都清楚地看见并了解这个人,会得到不可称量、无边无际、不可思议的功德。像这样的人,就能像如来一样具有无上正等正觉,就能担负弘扬佛法的重任。反之,如果一个人乐于外道小法,就不免执着于我、人、众生、寿者实际存在的见解,那么,他就不能信守奉持、读诵此经,并向他人宣说了。


须菩提,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这部经典存在,所有的天、人、阿修罗等一切众生都自然应该供养这部经典。因为有经存在就等于有佛同在,有经之处相当于佛身之塔,所以大家都应对它尊重恭敬围绕示礼,并以花香什物供养。


这一段接着上一段,继续强调金刚经带给人的作用。上一段最后一句“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这一段,进一步讲了听到这部经书,并能融会贯通的人,得到的福德不可限量。并再次强调这部经典具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的功德。


为什么会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的功德?因为这部经典,是释迦牟尼佛为那些发最上乘的人说的,也就是说是为那些追求彻底解脱的人说的。所以,金刚经讲的是最终的解脱之道。


什么才是最终的解脱呢?跳出火宅,就是彻底解脱。《法华经》里用了一个故事来讲述这个看法。什么故事呢?就是关于火宅的故事。


说是一间很大的宅子里,住着一大家的人。所有的小孩都在这间宅子里嬉戏、生活,都认为人生的范围就是这间宅子,所以在这间房子里争取活得更好。只有年老的父亲发现这间房子其实是一间危房,已经着了火。火势正在蔓延,一点一点地侵蚀着墙基。房子的未来一定是毁灭。而房子的外面其实是更广阔的世界。


但是房子里的小孩都不相信房子会倒塌,也不相信房子的外面有更好的世界。于是,他们的父亲用了各种办法,告诉他们外面有他们喜欢的珍宝。于是,孩子们陆续走出了房子,到了外面,就走在了开阔的大道上。

这个故事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名词:“火宅”,一间着了火的房子。我们的世界犹如一个火宅。是一个什么样的火宅呢?佛陀在《法华经》里用了这样的偈句来形容:“饥赢慞惶,处处求食品。”“斗争之声,甚可怖畏。”



人人都在为着求生奔波劳碌,又为着名利纠缠争斗。这样一个世界,佛陀说,就是五浊恶世:第一是劫浊,意思是灾难不断,战争、饥饿、瘟疫等不时发生;第二是烦恼浊,意思是众生总是被贪、嗔、痴等烦恼所困扰;


第三是众生浊,意思是众生不相信因果,不断受到各种报应的轮回;第四是见浊,意思是众生相信邪见,听闻不到正法;第五命浊,意思是众生因为恶业,寿命逐渐缩短。


如果我们仔细回顾人类的历史,就会发现,佛陀不过是描述了一个客观的人类生存状况。不论科技多么发达,不论制度如何进化,但是人类的贪、嗔、痴并没有什么变化,所以,人类的烦恼也没有什么变化。


以色利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提到,二千多年来,人类的科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心理学家发现,人类的幸福感基本没有提升,不仅没有提升,反而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比如自杀的人在增加。2012年 ,世界卫生组织称,全球有1亿2千多万人受到抑郁症的困扰,造成每年85万人自杀。

人类的争斗也从未停止过。如果每天看新闻,每天都能看到大大小小的恐怖袭击、暴力事件。我们生活的世界确实到处有火在燃烧,而我们却还在痴迷于这个世间的荣华浮名。


佛陀在《法华经》里用了三界这个概念进一步解释什么是火宅。活在三界里,就是活在火宅里。什么是三界呢?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意味着还有淫欲和食欲的界域,色界意味着没有了淫欲和食欲但还有物质的界域,无色界意味着纯粹的精神性存在。《法华经》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人在这个世间出生、死亡、又出生、又死亡,循环轮回。一直没有走出三界这间房子。活在世间,就是困在了某个困境里。为什么跳不出来呢?对于很多人来说,跳不出来的原因是他们只追求这个世间的东西,不追去彻底的解脱。


就好像很多人,一辈子呆在一个单位里,只追求这个单位里的东西,当然,就要忍受这个单位带给他们的一切束缚和痛苦。



那么,如何跳出来,彻底解脱呢?这一段: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重复了金刚经里的一个主要观点,就是只有超越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束缚,也就是当达到无相的时候,就可以得到彻底的解脱。


日本著名禅学思想家铃木大拙把“我”解释为“自我意识”(The idea of an ego)、把“人”解释为“人”(a person)、把“众生”解释为“存在”(a being),把寿者解释为“灵魂”(a soul)。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的解释:我相,于五蕴法中计有实我,有我之所有也;人相,于五蕴法中计我为人,异于余道也;众生相,于五蕴法中,计我为五蕴而生也;寿者相,于五蕴法中计我一期之寿命,成就而住,有分限也。


六祖认为这四种相是修行人常犯的毛病,心有能所,轻慢众生,名我相;自恃持戒,轻破戒者,名人相;厌三塗苦,愿生诸天,是众生相;心爱长年,而勤修福业,法执不忘,是寿者相。


孟祥森先生把六祖的话翻译成现代文:修行的人有四种心态:心里以为有能动的主体和所动的对象之分,也就是有自我和非自我之分,因而对其他生命产生轻视傲慢的态度,这叫“自我心态”;自己以为自己能守持戒律,而轻视犯了戒律的人,叫做有人我之分的心态;厌恶生前死后的种种灾难苦痛,而一心想着上升天国,是凡夫的心态;心里贪爱长寿,为此勤做善事,烧香供佛,练功打坐,把佛家的道理把持不放,是追求长寿者的心态。



对一般人来说,所谓离一切诸相,即见诸佛。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一般人所谓离一切相,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在一般情况下,我们一般人之所以执着,是因为看不到死亡这个真相,所以很执着,所以,要修行念死法。一般人因为面对死亡而发源我们这一辈子到底要做什么,也算是世间最彻底的一种追求。


但金刚经里的不要执着于四种相,无相,还不完全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死亡也还是一种假相。那么,真正的真相是什么呢?是既不是活的,也不是死的,既是存在的,又是不存在的。


“薛定谔的猫”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于1935年提出的有关猫生死叠加的著名思想实验,是把微观领域的量子行为扩展到宏观世界的推演。这里必须要认识量子行为的一个现象:观测。


微观物质有不同的存在形式,即粒子和波。通常,微观物质以波的叠加混沌态存在;一旦观测后,它们立刻选择成为粒子。实验是这样的:在一个盒子里有一只猫,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质。之后,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将会衰变并释放出毒气杀死这只猫,同时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不会衰变而猫将活下来。


根据经典物理学,在盒子里必将发生这两个结果之一,而外部观测者只有打开盒子才能知道里面的结果。在量子的世界里,当盒子处于关闭状态,整个系统则一直保持不确定性的波态,即猫生死叠加。


猫到底是死是活必须在盒子打开后,外部观测者观测时,物质以粒子形式表现后才能确定。这项实验旨在论证量子力学对微观粒子世界超乎常理的认识和理解,可这使微观不确定原理变成了宏观不确定原理,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猫既活又死违背了逻辑思维。


既不是生的,也不是死的。


第十六课就讲到这里。祝大家吉祥如意。




第 十 六堂

登录

使用微信帐号或QQ直接登录,无需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