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要分两面来看幼儿园微信家长群规。首先科技发展了,科技产品对人们生活的改变是巨大的,微信为例,已经渗透到很多人的日常生活乃至工作中。学校现在通常会建班级群、家长群等各种微信群来实现老师与家长及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交流的目的多种多样,可以发通知,可以布置作业,可以交流意见建议,也可以发一些即时的照片或视频让家长看到孩子们的情况。应该说是增添了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渠道,值得肯定。
但另一方面来说,科技产品只是对传统的一种补充,不能完全被其取代甚至绑架。比如有的家长没有智能手机怎么办?有手机没流量怎么办?有规定老师和家长必须用微信吗?有规定必须建立班级群和家长群吗?有了各种工具,老师的正常教学活动之外是否增添了额外的负担?这些都是值得考虑的因素。
有家长抱怨没有家长群,少了沟通渠道,心情是可以理解。那还有家长抱怨老师在群里不够活跃,回复家长不够及时呢。但这都不是最关键的问题,关键还是家长和老师如何各司其职将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照顾好,将孩子的生活及学习习惯培养好,这才是双方需要共同努力去做好的事情。
微信的出现也不过短短若干年,在没有微信的时代,人们不也这么过来了么。。。
老师应如何管理好家长群?
这几年,老师建家长群很流行!
随着QQ和微信等聊天工具捆绑手机,普及使用,联系变得更加及时、精准。现在,老师为了和家长联系、交流方便,建立了家长QQ群,或者微信群。
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老师和家长及时联系,反馈学生的情况,以便实现家校共管,这是建家长群的初衷!
老师应该如何管理好家长群?
第一,老师应该在阐明本群的作用,是便于联系家长,传播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章和心得体会。
第二,老师应该制定群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应该在本群散播国家机密,或者敏感话题。老师一定要注意,这是要负责任的,你是群主,责任重大,群好建,难管理。家长可能来自于社会方方面面,不同的职业阶层,所以,不能在群里乱发、乱转载一些不良的、负面的、不实的信息。
第三,本群老师要抓好管理,保持群内清净,不能重复发信息,造成刷屏,埋没老师的重要,或者发广告,垃圾堆积,视频、图片、音乐等。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培育群的质量,不能沦为垃圾群,失去了群的作用。
第四,老师本人在群内主要发言,必须言简意赅,语言平和,不隐晦,更不能讥讽学生捎带家长,不能让家长看了不舒服。
第五,老师在群里切忌公布成绩,批评、议论学生的情况,在群里比较每个学生的长处短处,不但不能激励学生家长,反而挫伤家长的面子情感。关于学生具体的表现情况,请和家长私聊,不能在在群“大喊大叫”,或者给家长“开批判会”,令家长难堪,这是最失败的。
第六,老师要关注群里所有人的反应,不能让几个爱表现的家长整个群霸占了。特别注意不发言的家长,不能在群里公开喊话“某某家长”等,要私聊,讲求方式方法。
第七,树立正气,不能在群里发一些谄媚之气的话语,“某某局长辛苦了”,“老师辛苦了”,相互奉承,相互吹捧等等。记住,回答要简洁,教育孩子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本职工作,无所谓累不累、辛苦不辛苦。
第八,不要在群里谈论感谢老师的话题,更不能谈论发红包,或者送礼,这都教师师德师风所不允许的,也可能会触及国家《教师法》等。
总之,记住我们老师建群的初衷,为了学生的成长,不敢把群弄的“乌烟瘴气”,甚至犯法。
另外,群里的联系再好,也不能代替老师的上门家访,面对面,交流更好!
怎样看待宝宝上幼儿园老师要求家长每天在朋友圈打卡截图发班群?
对于幼儿园老师要求家长每天在朋友圈打卡截图发班群,我一直持反对态度。
1 隐私。很多人可能觉得,发个朋友圈又有什么关系,我们只是普通人,又不是明星。
来看一组数据。
2019年的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公安部发布了一组儿童失踪信息数据,2016-2017年失踪1317人,找回1274人,尚未找回43人,其中朋友圈正是明年信息泄漏的重灾区。之前在平台认识了一个同样写育儿的小伙伴,后来加了微信,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通过她发的朋友圈,我已经知道了这个未曾谋面的人,家庭什么情况,夫妻俩做什么工作,孩子叫什么名字,几岁,在哪里上学,补课在哪个机构补课,平时的爱好如何等等信息,而且我还不是经常刷朋友圈。
可能还会有人讲了,设置只有自己可见就好了。
仅自己可见,这个功能,安全吗?
大学第一节计算机课,老师说的一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在我们免费使用那些聊天工具的同时,是用自己的隐私交换来的。
我不太喜欢发朋友圈,关于孩子,更是从未提过,头条写作也只是一些育儿经验分享,并未发过孩子照片、视频之类信息,理由只有一个,他还是一个孩子,并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
2 幼儿园要求打卡的目的。如果是在家长群打卡,我还是能理解的,但是先朋友圈打卡再截图,目的在我眼里,就是为了给幼儿园做免费广告,以出卖孩子隐私来换取,这种幼儿园,我不会选择。
3 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是给自己。同事的孩子,每天放学回家,只要拿起书本,第一件事是让妈妈给她拍照发朋友圈,发了之后,就算学习结束了。
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养成,是为了孩子自己,而不是给家长或者学校的表演。
工作中,几乎每个单位都有打卡考勤制度,但是这个制度,对于激励人勤奋工作真的有效吗?未必。
那些对工作有热情,有内在驱动力的员工,无论是否有打卡制度,他们都会积极到岗,认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