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方方日记》,发表在某博客上,看完后感觉内容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率先发表在欧美媒体上就是一个大错误了。方方作家属于那种悲观主义着,在武汉封城时期一共写了2个月的日记,尤其是在那种“恐惧”状态下,写下了很多“听朋友说”武汉医生的朋友圈、“朋友圈的”、“网络上”的关于新冠肺炎内容,不管怎么说,我相信这些内容应该大部分是真实可信的,但是整个日记对于“抗疫”的评价有失偏颇。
整个日记来说,写了大量的负面新闻,很多正能量的新闻基本都是一笔带过,甚至像全国医护人员支援都写得很少,批评政府隐瞒、不作为,甚至觉得是“没有办法了而不得不相信那些政府官员”,认为官员的那种拼命、疲惫都是因为他们隐瞒造成的等,尤其是春节的前10天吧,我在新闻中看到武汉本地医生一天才睡2个小时左右,等电梯短暂时间睡着了,但方方日记里居然没有写这些,但却大量充斥着对医疗系统崩溃的批评。我看了前20篇日记的时候,看着都觉得有些愤怒,就像给方方作家当面说一句:“你行你上啊!”当官员和医护人员都在拼命的时候,方方作家却在日记中表现出各种批评,看着真的觉得心里很不是滋味。
但是,个人还是称她为“方方作家”,因为这些都是人在恐惧状态下写出来的,表现得比较悲观,甚至有很多不信任,比如方方作家将大量医护人员感染并牺牲归咎于医疗防护不到位,医护系统不完善等等,可在疫情爆发初期哪里来这么多防护资源?但这些医护人员明知自己可能被感染情况下还是义无反顾的上去,这方面方方却没有说;另外方舱医院建立后,网上求救的信息少了,但是《方方日记》却表现出对这个事情的不信任,认为可能是网络上做了手脚,这些信息很可能是被管控甚至被删除了,因此大家看不到了,不信任的理由是方方自己的微博也多次被删除等等,还有类似的负面内容很多吧!
方方作家就像一个网络“拾荒者”,他自己觉得恐惧害怕的、不好的基本都写进去了,至于网络上的正面的要么不写,要么一笔带过,要么就表示怀疑,于是整个日记就像收集“垃圾”一样变成了“垃圾场”,这些都没有什么。如果《方方日记》不发表了,或者率先在国内发表,整个日记最多也就被当成一个“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表现,大家会去反思这本日记的内容,至少这些内容的真实性个人还是肯定的。
但是方方犯了一个错误,也可以说是被国外媒体(显然政治挂钩)带进了沟里,这明显就是反华势力的阴谋。欧美媒体迅速的与方方签订合同,翻译并发表,然后将《方方日记》率先在欧美展现了出来,在中国率先发表和在欧美率先发表这可是两码事,首先就像我上面所说,《方方日记》负面新闻和自己揣测的内容(比如不信任网络的正面新闻)太多,欧美人看到的中国就像一个“垃圾场”,这对前线抗疫英雄甚至那些千千万万自愿宅家人公平吗?这场抗疫战争也是一次大规模的人民战争,大家都参与进来了,最终取得了胜利,但是方方日记的内容让大多数人看了后接受不了;另外,试想如果这次新冠病毒仅仅只在中国爆发,而欧美发达国家都没有爆发,没有像今天这么手忙脚乱,那么《方方日记》会成为国外攻击中国的有利“武器”,这个后果有多严重方方可曾想过?
有很多人说“文学部分国度”,真的如此吗?文学也是分国度的,尤其是方方作家这种自认为写实的文学作品,不经考虑的乱发表确实伤害了大多数中国人的感情,方方日记批评了这么多,可在今天看来那些所谓的发达国家的政府和医疗卫生管理也好不到哪里去,甚至比我们做得差太多了。另外在当今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所有各行各业都在飞速发展,但是感觉文化领域却有些拖后腿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呢?不要总觉得欧美什么都是好的,文化领域方面应该更自信一些才对!
如何评价74岁流浪汉成“神医”,诊费从5元涨到一百?
没有医师资格,也没有行医执照,却为他人看病开药方,这就是非法行医,可即便如此,当地一方百姓还是前来问医,有时甚至还要排队,这桩怪事发生在四川达州。
原本在外流浪多年的七旬老人刘大田摇身一变突然就成了“神医”,每天来看病的人络绎不绝,而这位流浪汉每天看病都在十多个小时以上,诊费也从5元上涨到100元,而且刘老汉所开的药方,正规医院大夫认为并无奇特之处。
好在当地的卫生执法监督大队即时执法,因刘老汉无行医资质,故将其行医场所依法予以取缔。
需要说明的是,前来寻求刘大田看病的人几乎都是50岁、60岁年龄阶段的的人,其实很多看病的人也不相信他是神医,只是抱着试一试态度。若此荒诞的事情,居然那么多人相信,实在令人费解,看病要去正规医疗机构,这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