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微信营销 > 微信表情文章 > 现在很多人都慢慢的消失在微信朋友圈了?

现在很多人都慢慢的消失在微信朋友圈了?

作者:微信红包   来源:微信群  热度:2817  时间:2020-12-17
不管男女老少,拿起手机就刷微信,看看有没有点赞,有没有评论,有新的点赞或者评论就会很开心,没有就会有失落感,很多人都养成了红点强迫症。
不管男女老少,拿起手机就刷微信,看看有没有点赞,有没有评论,有新的点赞或者评论就会很开心,没有就会有失落感,很多人都养成了红点强迫症。

起初,它是分享个人心情、寻求关注的理想的平台,不管是刚毕业进入社会的新新人类,还是退休的大爷大妈,都能在上面释放自己的情绪、寻求心理的慰籍。

但现在呢?


朋友圈里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微商广告、拉票、鸡汤,充斥着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加上的所谓“朋友”,充斥着想屏蔽又不能屏蔽的领导、同事、朋友、亲戚。

这是一个社交平台必然的结局吗?还是因为微信功能的过度扩张导致的结果呢?甚或,这只是因为用户新鲜感慢慢丧失而导致的热情消退呢?又或,是因为不同维度的竞争对手(比如短视频)入局带来的流量迁移呢?

抑或是: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其实,都不是。

马克思说过:人本质上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交平台为人们提供了展现自己的平台,而人又是社会动物,人永远不可能脱离各种社会关系而单独存在,人永远都会有表达自己、沟通感情的需要。科技的发展,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同时,也加剧了人在社会上的孤独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希望有更多、更好的平台来释放自己的情绪、来发展和维持自己的各种社交关系。

社交的需求永远存在,它可能暂时被压抑、暂时被转移,但永远在寻找它最合适的平台。

被压抑,我们会丧失更新和浏览朋友圈的动力,久而久之,微信就变成了一个纯粹即时通讯的工具。

被压抑,我们会寻找能打发我们孤独的另外的平台,我们会发微博、刷抖音、玩快手、看直播,但它们是社区平台,很少能承担社交平台的功能。在这些社区平台上,我们单纯上是只是个看客,自己想要表达的需求、想要参与社交的需求只是暂时被抑制而已。

如果一个社交平台不能持续的为用户创造新鲜感、创造价值,不能为用户创造舒适、自在的社交空间,那用户当初的热情迟早会衰退,不管这个平台有多强大、有多么不可替代性。

一切的一切,正源于它的名字:“朋友”圈
既然是“朋友”,当然可以畅所欲言、无拘无束,但现在我们不能畅所欲言,也不能无拘无束,因为现实束缚了我们,因为朋友圈里绝大多数不是真正的“朋友”,有同事、有领导、有家人、有生意伙伴、有着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联系人。

既然大部分都不是朋友,为什么还叫“朋友圈”呢?叫“社交圈“不是更好吗?

表面上是名字的问题,名字只是表象而已,但衍生出来的才是最关键的问题:我们能用完全一样的视角、完全一样的方式来界定各式各样的社交关系吗?社会关系是非常复杂的,与不同的人打交道的方式肯定也是不一样的,复杂的社交关系不是一个单纯的“朋友”就能概括的。如果平台束缚了我们,那就是平台给我们带来了不自在,用户的不断逃离也就是可以预见的。

有人会说:简单的分组就可以解决啊。

瞧,微信已经给我们准备好万能的工具箱了,可以拿出工具箱里的工具组装组装就能完成我们想要的东西了。

比如,职场上常见的:

发游玩的内容,领导看见了不合适,好,屏蔽领导和同事分组
发加班的内容,一定只要让领导和同事看见,好,换个方式,只对领导和同事分组可见
领导让我转发公司的产品,太烦了,不想让朋友们看见,好吧,只对领导和同事分组可见
对吧,不是微信不好用,是你自己不会用!

但,等等,都0202年了,还有人真的不知道“分组”这个功能吗?这么强大的功能应该会用的很愉快呀,用户为什么还是会逃离呢?

因为:

社交工具是用来管理我们的社交关系的,它不能一刀切,它不能只是通过分组、三天可见、屏蔽之类的小工具、小补丁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隐私需求,用户需要的是一个开箱即用的、简单上手的、不增加用户心智负担的社交平台。

工具永远只能是个工具,社交工具是解决我们社交需求、自在沟通的工具,社交工具是释放自己的情绪、寻求志同道合者的舞台,社交工具不是一个比拼手机熟练使用能力的工具,社交工具是一个必须要给用户带来舒适的工具,社交工具不能是一个给用户找麻烦、找不自在的工具。这些不能幻想通过简单的、各式各样的补丁就能满足。

但现在,朋友圈做不到这点,微信做不到这点。

既然它不能简单的管理我们复杂的基于真实身份的社会关系,那么它现在的窘境以至未来的结局就是非常显而易见的了,社交功能的流失也会影响微信同时做为即时通讯工具的价值。

登录

使用微信帐号或QQ直接登录,无需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