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微信营销 > 微信朋友圈文章 > 一群白种人却穿中国军装,为祖国驻守边疆,千万别叫他们老外,因为他们是中国人

一群白种人却穿中国军装,为祖国驻守边疆,千万别叫他们老外,因为他们是中国人

作者:   来源:  热度:810  时间:2020-12-28








向他们致敬!
我们常说手是人的第二张脸,千人有千面,手也一

向他们致敬!


我们常说手是人的第二张脸,千人有千面,手也一样。


这是驻守在西藏阿里的一名95后边防战士的双手,在低温缺氧的高原环境下,戍边仅两年的他,几乎所有的指甲都已经凹陷,每一次握笔、握枪,对他来说都是一次折磨。


西藏阿里边防战士的手


同样是一双边防战士的手,在闯过号称一巴掌能拍死50多只蚊子,7只军犬被咬死的“百里蚊区”后,尽管战士们已经戴上了厚厚的防蚊手套,蚊虫依旧留下了密密麻麻的包。


▲新疆北湾的边防战士的手


而在千里外的喜马拉雅北麓,记者们记录下了塔克逊哨所一群边防战士的手。7只手满手冻疮和血泡,没有一只是完好的,惨不忍睹。


▲塔克逊哨所边防战士的手


在中国绵延两万多公里的边境线上,这样一群“说得最少,干的最多”的戍边人,数以万计。


他们在那些公路都修不到的地方,一步一步,用双脚丈量着国境线,用生命捍卫镌刻在界碑上的尊严,哪怕大雪封山、蚊虫横行、敌军挑衅,一刻也未曾退缩。


▲哪有什么天下太平,

只不过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罢了


他们可能来自广东,山东或者来自四川.......他们从中国各地投奔到一起,为了同一个使命:守卫边疆。



但看到这张下面这张边防战士的图片后,相信大多数人和军武菌一样,都会有点错乱。


▲嗯?画风突变?

怎么有个“老外”穿上了中国的军装?手里拿的是传统的95步枪吧?还是个陆军上士士官?


别急,这些有着高鼻梁、深眼窝,长相和老外几乎一模一样的军人,可都是实打实的中国人。


只不过他们是中国唯一的“原住”白种人--塔吉克族人。


虽然长着一张“老外”脸,但他们却有着一颗无比热忱的中国心,数千年来,朝代更迭,但对他们而言,为祖国守卫边境安全这个使命从未改变。


今天,军武菌就给大家讲讲翱翔于帕米尔高原的雄鹰--塔吉克族人。



1

塔吉克族--中国白种人


塔吉克族是横跨西亚、中亚、南亚的古老民族,广泛分布于中国、塔吉克斯坦、阿富汗等在内的多个亚洲国家,一般被分为高原塔吉克人和平原塔吉克人,中国的塔吉克族人则多为高原塔吉克人。


但无论是在宗教信仰,还是语言文字上,高原塔吉克人都与塔吉克斯坦等国的主体民族平原塔吉克有着极大的区别,因此双方都自称为真正的塔吉克族人。


同样是中国少数民族,又同样是白种人,于是就有人经常将中国塔吉克族与俄罗斯族相比较。


▲知名网红董德升就是俄罗斯族人,

能讲一口熟练的东北话


但塔吉克族和俄罗斯族还不太一样。


中国俄罗斯族人是在当年苏联时期移民到中国的俄罗斯人后裔,历经百年的同化和大范围的跨族通婚,无论在外貌、长相、风俗等,明显带有中国人的特征。


而塔吉克族,几千年前就在中国新疆的帕米尔高原地带繁衍生息,属于中国的原住民,因此塔吉克人被称为中国唯一的“原住”白种人。


虽然塔吉克族的姑娘很美,小伙子也很帅,但是由于宗教信仰等问题,塔吉克族是严格限制族人与外族通婚的。


同时由于帕米尔高原地理位置的限制,塔吉克与外界的交流沟通一直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本民族的风俗习惯。


▲塔吉克族的婚礼和汉族明显不同


但如果你要说,塔吉克人和咱中国人没啥关系,那估计塔吉克人第一个和你急。


从现实角度来说,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张骞出使西域,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后,位于帕米尔东部的塔吉克族部落就与中央王朝确立了行政上的从属关系。


另一方面,帕米尔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在中央王朝和西方频繁的交流中,塔吉克族和汉族等民族的民间交流也被带动了起来,逐渐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


▲葱岭就是帕米尔高原旧称

塔吉克族人世代居住之地


从传说角度来说,与我国壮族、苗族等民族一样,塔吉克族是族源传说与汉民族有血脉关系的民族。


在唐代玄奘所著的《大唐西域记》卷十二《竭盘陀国》一节中,就记载了一则名为“汉日天种”的传说。


“汉”指的是中国的公主,而“日天种”则是太阳神的意思,塔吉克族人自称为“汉日天种”,即认为族人是公主和太阳神的后代。


▲帕米尔高原上的“公主堡”遗址,

被塔吉克族人视为太阳神和公主成长的地方


除此之外,在塔吉克族的民间传说中,中国的元素也是屡见不鲜。


比如《斯坎德尔国王和他的继承人》,讲述了一位帕米尔古代国王将王位传给辛劳数十年的守门人,而这位守门人就是汉人。


再比如《秦公主的传说》,讲述了秦国的秦公主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带到塔吉克部落,并因此深受当地人民爱戴的故事。


当然,大家都知道传说这东西算不得真,但是一个民族的传说包含的是该民族的自我定位和文化内涵,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你能想象中国没有“女娲造人”传说吗?


而塔吉克族的这些民间传说,则是塔吉克民族对祖国深刻认同的真实反映。


也正是这种刻在骨子里的身份认同,让塔吉克族同胞们在面对外敌入侵祖国边境时,能够敢于抗争到底。


2

为国驻守边境


中国境内的塔吉克族人目前总共有5万人左右,主要聚居于南疆帕米尔高原上的一个边境小县城内,名叫塔什库尔干,汉语意思为“石头城”。


▲塔什库尔干县


塔什库尔干所处的地理位置极具战略意义,它同时与周边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三个国家接壤,边境线更是长达888.5公里,是我国边境线最长、毗邻国家最多的塔吉克民族自治县。


▲同时与三国接壤


可以说,控制了塔什库尔干,就等于控制了新疆与印度、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地的贸易。


也正是因此,塔什库尔干乃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外国侵略者入侵塔什库尔干事件。


其中就包括了由乌兹别克人建立的浩罕汗国。


别看如今乌兹别克人相当低调,乌兹别克斯坦在中亚更是存在感几乎为零,但他们的祖先在18世纪初建立的浩罕汗国,是当时中亚地区最强大的势力之一。


▲曾经的浩罕汗国


1799—1809年间,曾经作为清朝的藩属国的浩罕国,在多年的发展后,觉得自己能和清王朝掰手腕了,于是多次出兵进犯新疆。


而在抗击浩罕的战斗中,一位名叫库尔察克的塔吉克英雄脱颖而出。


库尔察克出生于塔什库尔干,13岁时被土匪劫持,卖到中亚的布哈拉汗国,成为奴隶。身在他国的库尔察克日夜思念祖国,逃跑多次,终于历尽艰险返回,并加入清军,奉旨戍守边疆。


上任后,浩罕汗国军队开始频繁侵略南疆。


1836年6月,浩罕军队数百人入境侵扰,抢掠牛羊,库尔察克率塔吉克人奋勇抗击,杀了敌军20多人,夺回了牛羊,将敌军驱逐出境。


1836年11月,浩罕军队头目胡什伯克率领2000多侵略军,进攻塔什库尔干城,用大炮轰开城墙。


据资料记载,当时面对胡什伯克的恐吓,库尔察克丝毫不惧,他说:“色勒库尔(塔什库尔干地区旧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土地,我们的祖先世代居住在这里,你们快滚回去。只要我还活着,你们就休想侵占这块土地。”


随后他率领部下浴血杀敌,最终还是因为寡不敌众,“杀贼数十名,因胸部中枪身死”,以至其孙英提巴哈在山北本庄防守,亦被枪伤身,其眷属皆被掳去。


库尔察克的英雄事迹,后被载入长篇叙事诗《太洪》中,至今仍被塔吉克族人传唱。



无独有偶,19世纪60年代,被称为“中亚屠夫”的浩罕将领阿古柏入侵新疆,史称“阿古柏之乱”。


一度侵占南疆的阿古柏,派爪牙阿山夏对塔吉克人民进行严密防范和残酷镇压。


阿山夏在南疆大搞所谓的“战略村”,强制塔吉克等族人迁移至塔什库尔干和提兹那甫两地,试图借此掐断当地群众反抗外来侵略的苗头。


▲越南战争中,美军也搞起了所谓的“战略村”


塔吉克族头领艾里布被迫带上一批塔吉克人逃离新疆,在坎巨提、瓦罕、巴达克山、布哈拉(今天的塔吉克斯坦、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等地整整流浪7年之久。


直到1877年,左宗棠部下刘锦棠率军进疆,艾里布借着清军胜利契机,组织群众回到家乡,发动起义,杀死阿古柏的爪牙阿山夏,收复塔什库尔干。


也正是在清军剿灭阿古柏势力后,清政府加强了对塔什库尔干地区的边境防务,设兵站、建哨所,但更多的边境是塔吉克族人守卫,这也是塔什库尔干地区历史上最早实行的军民联防制度。


这样的军民联防制度,在后来沙俄勾结英国悍然瓜分帕米尔,并企图进占塔什库尔干时,起到了一定的抵抗作用。



3

三代人的传承


新中国成立以后,塔什库尔干仍旧是反分裂斗争和维护祖国和平统一的重点区域。


面对长达800多公里的边境线和复杂而艰巨的帕米尔高原环境,单靠中国边防战士做好边境巡防是不够的。


于是,世代生活在帕米尔高原的塔吉克人继承了延续了千百年来的民族传统,承担起了协助守护边境的任务。



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有46条对外通道,其中41条相对次要的通道主要依靠塔吉克族等当地农牧民来守卫,由他们承担着由“面”具体到“点”的巡逻任务。


塔吉克人丝毫不含糊,坚持做到了24小时不间断巡逻值班,一旦发现有外来可疑人员偷偷入境,就立刻回到村庄报告。


这些护边人,就是中国一支不拿枪杆子的军队。


在解释为何坚持为国戍守边疆时,塔吉克族一位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如此说到,“巡逻是国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没有国家的界碑,哪有我们的牛羊。”


拉齐尼·巴依卡这句话的背后是一个家族三代人的辛酸护边史。


▲举着国旗的就是拉齐尼·巴依卡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野战军正式进驻塔什库尔干县城,鲜艳的五星红旗终于插到了帕米尔高原上。


同年,红其拉甫边防连成立,但在执行边防巡逻任务时,官兵却遇到了巨大的难题。


想要抵达巡逻的目的地,需要跨越极为陡峭的山间小路,想要单纯地靠徒步行进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必须依靠有着“高原之舟”之称的牦牛才行。


此外,往返一趟需要长达3个月之久,路上时常碰见雪崩、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如果没有一名对当地熟悉、经验丰富的向导带路,边防部队的巡逻工作进展,根本无法展开。


▲部分地段甚至需要人拉着,牦牛才肯动


拉齐尼的爷爷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自告奋勇地承担起了向导员的工作,每次巡逻时,拉齐尼爷爷总是骑着牦牛走在最前面,为边防官兵们开路。


帕米尔高原上第一个边境界碑,就是拉奇尼和边防官兵们一起竖起来的,这也成为了拉齐尼家族一辈子的荣耀。


▲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左和边防连战士


随着爷爷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年龄渐长,拉齐尼的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接过了护边员的接力棒。


近40年的护边员生涯中,拉齐尼的父亲12次帮助连队官兵脱险,1997年9月是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人生中距离死亡最近的一次。


那年,巡逻必经之路上的开拉阿甫河河水暴涨,他与边防战士一行5人骑着牦牛时,最前面的巴依卡·凯力迪别克被湍急的河流猛地冲到了石头上,腿部当即骨折。


与此同时,一位边防战士也不小心从牦牛身上摔进了湍急的河流中,眼看就要被冲走了,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不顾伤势,扎进河水中,将边防战士救了回来。可他自己却不省人事,送到县医院急救了数小时才挽回了性命。


正是因为这悍不畏死、舍己为人的无私精神,拉齐尼的父亲荣获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等多项光荣称号。


▲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左一)和边防战士,

正骑着牦牛过河


而在拉齐尼本人十几岁时,便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探路、查看地形、熟悉地理位置。如今他接过了父亲、爷爷手中的接力棒,成为了新一代的护边员。


拉齐家族的护边历史只是塔吉克民族护边的缩影。



每年有成百上千的塔吉克族人,要么加入中国边防部队,要么成为护边员,为中国边境的安全贡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而在更远的地方,长达2万多公里的国境线上,类似塔吉克族这样的“护边员们”还有更多。


中国的少数民族们虽然人口不多,但是他们却一直在以各自的方式贡献自己的力量。


100年前有67岁高龄土家族老将罗荣光,面对八国联军军舰的火力猛攻,下令“人在大沽在,地失血祭天”,率领三千兵卒,誓死保卫大沽口炮台,随后壮烈殉国。


100年后,他们散落到中国的各个角落。


在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上:


▲自新疆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女兵,

分布在全舰的作战、航空等4个部门


在行驶于新疆铁路的列车上:


▲在铁路工作的塔吉克女乘务员


在时有冲突正面爆发的中印边境上:


▲驻守中印边境的军官


他们散落到中国的各个角落,聚拢起民族大团结的熊熊之火,在华夏大地上永久不熄。


参考资料:

《三代人七十载的忠诚守护》,民族画报

《瓦罕走廊历史上的反侵略战争与边防战备》,观察者网

《塔吉克族爱国思想意蕴及其当代价值研究》,伊犁师范学院学报

《巍巍天山——中国新疆反恐记忆》,中央电视台


登录

使用微信帐号或QQ直接登录,无需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