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微信营销 > 微信头像文章 > 飞机坠毁,中国痛失巨星!他的死惊撼世人……

飞机坠毁,中国痛失巨星!他的死惊撼世人……

作者:   来源:  热度:1213  时间:2020-12-31


































作者:智叔
来源:智读大叔 ID:I
















作者:智叔
来源:智读大叔 ID:ID : zddashu123

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1968年,北京首都机场曾发生过一场空难。


12月5日,一架从兰州飞往北京的飞机在首都机场着陆时突然失去平衡,坠毁失事。


当时,中国一位巨星也在飞机上,不幸遇难。

那一天,周恩来总理正在怀仁堂会见外宾,当他看到遇难者名单上的第一个名字时,不禁失声痛哭。


他叫郭永怀。

是中国“两弹一星”的元勋,是唯一一位在核弹、导弹、人造卫星领域都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那一年,他刚满59岁。

他离去的22天后,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成功。

此前,他为了这次试验,曾在青海整整工作了四十五天 。

可惜,他最后却无法亲眼见证这中国历史性的骄傲时刻!

当搜救人员从机身残骸中找到他时,他的遗体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

人们将两具烧焦的遗体分开,从中间掉出一个公文包,完好无损。

里边装着的是,中国核试验新得到的绝密数据。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用身体和生命守护着祖国的机密……

01
“想不到中国有这样出色的人才”

1909年,郭永怀出生在山东荣成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

10岁,他被送到本家叔叔所办的学堂里读书习文。

天资聪慧的他,从小就表现出了强大的学习能力和过人的才智。

17岁,他以优异成绩考取了青岛大学附属中学,成为四乡八里第一个公费中学生

20岁,郭永怀考取了南开大学预科理工班。

24,郭永怀预科班毕业后直接转入本科学习,得到了当时国内知名教授顾静薇的赏识。

26岁,郭永怀如愿以偿地进入北大物理系学习

……

他一路开挂,成为家乡第一个走进顶尖学府的学子。

1938年,郭永怀参加了中英庚子赔款基金会留学委员会举行了第七届留学生招生考试。

结果,他与另外两个考生以一样的高分被同时录取。从那之后,郭永怀就踏上了出国留学的旅程。


在加拿大多伦多数学系学习期间,郭永怀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可压缩粘性流体在直管中的流动》论文,并获硕士学位。


当时,他的数学系主任都忍不住赞叹:


“想不到中国有这样出色的人才,他们是我一生中很少遇到的优秀青年学者。”


第二年,郭永怀来到了世界顶级的研究中心“美国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

他的老师,是世界气体力学的大神:冯·卡门;他的师兄是:钱学森。

第一排左起第3位是钱学森,第一排右起第四位是冯·卡门,第二排左起第3位是郭永怀

他和师兄钱学森共同合作,提出了“上临界马赫数”概念。这个重要数论,震惊了全世界,也成为国际航空界里程碑式的一步。

后来,郭永怀还为解决跨声速气体动力学的一个难题,探索开创出一种计算简便、实用性强的数学方法——奇异摄动理论,这在许多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正是因为在跨声速流与应用数学方面所取得的两项重大成就,郭永怀由此驰名世界。

可是,不管有多大的建树,郭永怀深知自己早晚有一天都要回到祖国去。

他的心底一直有一个声音在说:“我要回到祖国去!”

02
胸中有誓深于海
愿将所学报祖国

由于当时美国政府禁止中国学者出境,所以郭永怀和很多中国学者,都被“困”在了美国。

可郭永怀的心,却一刻都未曾离开过祖国。

由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他经常会接触一些机密资料。

而他始终不肯入美国国籍,为此美方对他高度警觉。

要他填一张调查表,其中一项是:“你为什么要到美国来?”

郭永怀回答:“到美国来,是为了有一天能回去报效祖国。”


另一项问:“如果发生战争,你是否愿为美国服兵役?”

郭永怀坚定地写了:“否。”

这样的回答,让他不仅失去了涉密资格,也上了美国政府的黑名单。

可郭永怀不后悔,因为,这就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1953年,美国政府终于取消了禁止中国学者出境的禁令。


这令郭永怀激动不已,他心想着终于可以回到心心念念的祖国了。

可是,虽然解除了禁令,美国却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设置了种种障碍,阻止学者们回国。

钱学森先得到了回国的机会,临行前,他和郭永怀约定:一年后在大陆共同为祖国崛起效力,我等你!

这下子,郭永怀更加坐不住了,他心急如焚,整天盘算着回国的事。

这期间,很多朋友都劝他,康乃尔大学教授的职位很不错了,孩子将来在美国也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为什么一定要回到那个贫穷的家园呢?


老郭听到这,来了火:“家穷国贫,只能说明当儿子的无能!”

直到1956年,国庆节的前一天,他才终于可以动身返家!

为了能顺利回国,郭永怀还亲手烧掉了自己数年来的研究数据手稿,一张一张全都是他的心血和汗水。

所有研究成果、资料全都付之一炬。面对丈夫的举动,妻子李佩很不理解。


郭永怀说:“省得他们再找我麻烦,让我回不了国,反正我都记住了。”

果然,在回国的船上,一群穿制服的美国人对船上人的行李大肆搜查,轮船延迟起航近两个小时。


此时妻子李佩才明白丈夫焚烧手稿的良苦用心,也突然明白了丈夫回国的决心。

祖国,是一定要回的,而且,是义无反顾的。

03
干惊天动地事
做隐姓埋名人

到了北京,郭永怀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等领导人的接见。

在被问到“有什么要求和想法尽管提”的时候,郭永怀只说了一句:

“我只想尽快投入工作。”


他深知自己已经比别人晚了一些,所以只想尽快为祖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这下子,郭永怀和钱学森师兄的约定终于可以兑现了!

钱学森担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郭永怀和钱伟长担任副所长,他们让中国的“力学研究所”迅速成长起来。


1959年,一个神秘来客突然来拜访郭永怀,这次突如其来的见面,开启了郭永怀与中国原子弹的缘分。

这个神秘的来客,便是“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

钱三强和郭永怀密谈了三个小时后,一支特殊的队伍,悄然诞生了。

郭永怀临危受命,担任九院副院长,负责原子弹的理论探索和研制工作。他与王淦昌、彭桓武组成了中国核武器研究的“三大支柱”。

为了加快核武器的研制步伐,郭永怀迁往在青海新建的核武器研制基地。


那是个环境及其恶劣的地方,位于海拔3800多米的高原地区,冬季最低气温零下40度,荒凉得寸草不生。

在那样的环境下工作,很容易缺氧或者有高原反应。在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很多研究人员都出现了营养不良或高原浮肿等症状。


而且,在那里的人,只有秘密,没有生活。他们不能向外界包括家人透露任何信息,郭永怀也不例外。

当时郭永怀,已经50多岁,为了试验,日夜工作,头发都白了,人一下也老了好几岁。


为了取得满意爆炸模型,他甚至自己跑到帐篷去搅拌炸药,终于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确定了最佳方案。

1964年10月16日,一声巨响响彻西北戈壁,万米高的蘑菇云腾空升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这一声震惊了世界,令全世界刮目相看!



紧接着,
1965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研制启动!
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

当蘑菇云升起,全体人员一片沸腾。

但郭永怀,却倒在了现场,身边的工作人员不得不把他架到临时帐篷里的铁皮床上休息。

因为,他实在太累了!

04

以身许国

誓死无憾


1968年10月3日,郭永怀又一次来到试验基地,为中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发射做准备。

在青海基地整整呆了两个多月的郭永怀,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他争分夺秒地联系飞机,想把这个新得到的数据带回去。


同事们都劝他明天再走,可是,郭永怀却执意要早点回去。

他匆匆地从青海基地赶到兰州,在兰州换乘飞机的间隙时间里,他还认真地听取了课题组人员的情况汇报。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郭永怀拖疲惫的身体登上了赶赴北京的飞机。

没想到这一去,竟是永别。

凌晨,飞机在首都机场徐徐降落。就在离地面400多米的时候,飞机突然失去了平衡,猛地坠落。

据唯一的重伤生还者回忆,飞机开始剧烈晃动的时候,他只听到郭永怀大喊:“我的文件!我的文件!”

手表永远定格在了那一刻

飞机从高空坠落,大概不到10秒的时间。

就在这短短的10秒时间内,郭永怀想到的,竟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国家的重要机密。

最后,飞机坠毁在1公里以外的玉米地。


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方东,早已被烧得无法辨认,当时,人们是根据头后连着脊梁那块没有烧完的一点点白头发,才认出了郭永怀。

烧焦的两具遗体被吃力地分开后,中间掉出一个装着绝密文件的公文包,里面的机密资料完好无损!


正是依据这份郭永怀用生命保护的重要资料,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才得以在他牺牲的22天后试爆成功!

可郭永怀,却永远地离开了!

05

所谓:弱国无外交。

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和国防实力决定了它的外交筹码。

如今的中国,已经强大到可以和每一个强国谈笑风生,不卑不亢。

核武器,就是我们最大的底气!


中国,能有今天的成就,正是因为有众多像郭永怀这样的国之巨匠,为了中国的振兴,搞技术、搞建设……默默奉献付出换来的。

是他,是他们,为我们铺路,为我们撑起了一片天。


郭永怀曾说: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作为革命队伍中的一员,衷心希望像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早日建成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来鼓舞全世界革命人民。

几十年前的中国,积贫积弱、百废待兴,而如今的中国,国富民强、百业俱兴。

郭老,如今这盛世,是否如您所愿?

没有戈壁滩上的那两声巨响,也许就不会有今日和平的中国。

衷心感谢您的奉献牺牲,让我们的民族挺起脊梁!

郭永怀,每个中国人都不该忘记的名字。这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传承。

昔日戈壁滩上的欢呼已随风而逝,可那些人的故事和精神却应该永远流传。

点个【在看】,让我们铭记这位国之巨星,铭记这一段故事,铭记这样的中国精神!

作者:智叔,8岁女儿老父亲一枚,喜欢以不一样的视角聊社会新闻、情感婚姻、家庭教育。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如有雷同,不胜荣幸。如果你只喜欢有趣有料的内容,欢迎关注公众号:智读大叔(ID : zddashu123),配图网络,转载合作请联系智叔微信:ak201504。





更多好文推荐



点击1.李湘女儿“撞上”11岁森碟引热议:7年后,她们怎么变成这样了?

点击2.周迅宣布离婚,背后真相扎心了!

点击3.别再看《小猪佩奇》了!80%高知妈妈选择这种动画片,比尔盖茨都力荐!


广告合作QQ:2260738918

登录

使用微信帐号或QQ直接登录,无需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