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微信营销 > 阅读微信文章 > 文艺圈2020年度抗疫行为大赏

文艺圈2020年度抗疫行为大赏

作者:   来源:  热度:1147  时间:2021-01-01






许多年以后,你会如何回忆2020?


年初你把《血疫》拿来重读
许多年以后,你会如何回忆2020?


年初你把《血疫》拿来重读,对这句话更加心有余悸——“从一定意义上说,地球正在启动对人类的免疫反应。”


年末你玩上《赛博朋克2077》,游戏主角因为一次事故大脑和芯片汇合,医生给你两颗药丸,一颗能阻断芯片干扰,让你重返“high tech,low life”的现实;一颗让你意识被一个摇滚明星控制,进入另外的世界。


你有点希望真实生活也能像这样有的选。


1月没过好的年到12月过上了,万青终于发了新专辑。只不过你发现他们好像也没有十年前那么嬉皮、那么脆生,音乐里多了一些混沌的感觉。最后一首的最后一句唱着:“星河下,电子荒原。亿万场冷暖,亿万泥污人。”



这呼吸都被口罩阻塞的一年终于快过完了,你好像在《心灵奇旅》中稍微喘了口气。原以为习惯了皮克斯这类动画叙事,却还是被这句台词戳中:“我会享受,活在当下的每一分钟”。


我们记录下疫情时代文娱领域发生的九件事,可能也是你这一年的标记。


真希望时光里没有这一年,很多人很多事在这一年被改写,但生活还要继续。


文末有福利


01

21世纪的LIVE AID


音乐演出史上也许再找不到2020年这样可怕的空白,但公益演出史却获得了一方圆满。
美国当地时间4月18日晚,总时长8小时的OneWorld:Together At Home(《同一个世界:共同在家》)线上特别慈善音乐会如期举办。这场由Lady Gaga参与策划的国际性线上演出,吸纳了陈奕迅、张学友、滚石乐队、泰勒·斯威夫特、酷玩乐队主唱克里斯·马丁、保罗·麦卡特尼 等知名音乐人的参与,音乐会也被比作21世纪的 “Live Aid"。

距离上一次世界级直播的“拯救生命”慈善演唱会,也就是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中燃爆的Live Aid场面,整35年!

这大概是有生之年最像"全球春晚"的体验了,真正的音乐无国界”,经历过此的我们,可以放肆地成为"世界公民",可以无限靠近这个时代的精神。

1985年Live Aid,旨在消除全球贫困,最终为埃塞俄比亚难民筹集到约1.5亿英镑善款,140+国家播出实况,近20亿人观看。


5月4日,由微博、网易云音乐等五大平台共同发起的“相信未来”线上义演,则堪称中国音乐史上最大规模的线上义演。王菲、那英、老狼、郑钧等130组音乐人都入了列。

王菲与常石磊线上直播合作《人间》


前几年,知乎上有人问了一个问题:


未来不可知,但该来的总会来。

但是不得不说,与35年前的名场面相比,今年的这两场义演,多了仪式感,少了惊艳。
那些以前活在舞台上的光鲜人物都褪去了光环,没有服化道与灯光音响,舞台变成了自家客厅书房。8小时的线上音乐会虽以直播形式呈现,但观感上,更像大型录播现场的拼盘。

绿日主唱比利·乔唱坐在沙发上吉他弹唱,没了经典黑眼线妆,把摇滚名曲Wake Me UpWhen September Ends唱成了抒情金曲;酷玩乐队的马汀叔刚唱了两句Yellow,镜头就切换成抗疫视频,音乐淡出;滚石乐队的演出,则是乐队成员在各自家里画面的同框......

滚石乐队四人隔空重聚,表演了1969年的经典作品《You Can't Always Get What You Want》

如此的平易近人,真是人间温柔。

陈奕迅自弹自唱了一首《我什么都没有》,“命途无奇不有,曾爱惜的总要放手”。


在全球共疫凉热时,比起酣畅淋漓的精致演出,人们需要的或许正是一份平实的慰藉。


02

撕裂的院线电影


回望2020,“撕裂”或许是最明显的主旋律。
在豆瓣电影的年度榜单中,有这样一组数字:


1月23日,除夕夜,为防止疫情扩散,国内所有春节档电影宣布撤档,院线停摆。然而次日,却传来了《囧妈》将与字节跳动合作,将在四大在线平台免费首播的消息。


“进院线、过窗口期再上在线平台”一直是业内的电影发行传统,为了生存“不讲武德”的《囧妈》也因此遭到业内人士的激烈抵制。然而,对于疫情期间闭门不出的老百姓来说,这却是唯一一部能如约看到的“春节档”电影。
在国内步入窘途的《囧妈》,或许只是“弃院转网”的试水者。

在疫情随之肆虐的北美,放弃院线已经成为了巨头自救的统一步调。
4月,环球影业出品的《魔发精灵2》在北美地区线上放映,成为北美率先打破窗口期、直接线上放映的院线大片,全球最大的院线公司AMC曾放言日后不再上映环球影业的影片;
7月,百老汇音乐剧《汉密尔顿》上线Disney+上线,为Disney+带来超50万下载量,一时掀起Disney+热;9月,迪士尼出品的《花木兰》最终选择上线流媒体,为“院转网”片单添上重量级之作。

汉密尔顿 Hamilton 电影版剧照


一顿操作猛如虎,流媒体“新贵”Disney+在一年内收获全球近6000万粉丝,相当于完成Netflix十年的用户数KPI。
疫情为流媒体变革开了加速器,当院转网成常态,后疫情时代,电影产业也已大变样。
12月,华纳兄弟宣布,从《神奇女侠1984》开始,2021年北美上映的17部影片都将同步登陆流媒体平台HBO Max,亦没有为院线留下窗口期。这一大动作,又引来了众多电影人和院线方的不满。


如今,全球疫情程度各有不同,电影产业变局将走向何种境地还未可知。
7月20日,停摆178天的内地院线终于迎来重新营业,当天的朋友圈刷屏现在还记忆犹新。对于观众来说,这是对能在电影院看电影的怀念,对于电影人来说,这却代表着能够活下去。
电影院在“史上最长歇业期”后,迎来复工第一天

一个月后,被视为“救市”之作的《八佰》上映,其带来的31亿票房成绩,已超越《绝地战警3》《信条》成为今年全球票房冠军这也成为第一部获得全球年度票房冠军的华语影片。或许人们已经淡忘了影片上映之初的发行之争,彼时,在扑面而来的“影片重映”的怀旧气氛中,“看到”电影、抱团取暖,比彼此diss来得更加温暖。


疫情常态化下的开工让剧组提心吊胆,流媒体在市场抢占中杀红了眼,“院转网”的脚步不会停歇,是否去影院看电影也成为观众需要再三思量的问题。
珍惜这电影行业重新喘息的机会吧,不管是拍电影的人,还是银幕前的你。


03

线上演出元年


今年,你看了几场线下演出?又看了几场线上演唱会?疫情结束后,敢在Livehouse里甩开膀子恢复摇滚真身了么?


2020的演出市场太难了。年初疫情刚起来,刘德华含泪宣布12场内地巡回演唱会全部取消(这是刘德华自17年来,第三次不得已取消演唱会),且不说观众们抢好的票、规划好的行程、订好的机酒打了水漂,演出商、主办方、场地方的损失更是不可估量,被打击得一蹶不振。



而这不是孤例,这一年,各大演出纷纷“跳票”和“延期待定”,主办方和乐迷们像买䌽嘌一样赌一场演出的成活率,赌疫情的发展,赌各地的检疫政策,也习惯了被通知退票......


原计划12月31日举办的南京青空音乐节跨年演出延期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线上演出——网易云音乐“云村卧室音乐节”,B站和摩登天空的“宅草莓不是音乐节”,抖音的“DOULive沙发音乐会”,各种平台,各种方式,眼花缭乱......."云蹦迪"应运而生。


停滞的2020年,也被称为了“线上演出元年”。


“谁说2020没有五月之约”,今年5月的最后一天,五月天“突然好想见到你”演唱会在线上举行,来自全世界各地的3500w人同步在线,阿信说:“这是五月天成团以来,最多人同时参加的一场演唱会。”


《突然好想你》2020线上演唱会版本
五月天首次在无人体育馆开唱

7月11日,陈奕迅举办线上慈善音乐会。无数歌迷通过手机、电脑屏幕共同欣赏了清晨六点香港维港的日霭微光。艰难的一年过半,Eason说:“日出日落便是一天,无论今天怎样困难,明天太阳还会升起,希望大家有信心、有勇气,相互扶持共渡难关。”



8月22日,TFBOYS“日光旅行”七周年演唱会,预售40分钟后售票通道崩溃,开启线上演出直播分档售票先河,门票卖到860元,刷新了国内线上演唱会的最高票价,刷新了 “单一平台最多人在线观看的付费演唱会” 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在这一年快要结束时,我终于走进了线下的livehouse演出,压抑了太久的荷尔蒙、肾上腺素、汗水和挤在一起呼喊大笑喝酒的感觉,是线上演出无论如何也无法营造的体验。


随着各种高大上技术应用的愈加成熟,我们拭目以待线上演出的发展会越来越好。可是啊,一个人,或一群人,挤在烟火气十足的小破酒吧,看着一个甚至不知名乐队的演出,这样的生活和感受,是永远不能被取代的啊!



04

我最爱去的书店,它也没撑过这个夏天


2020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新裤子《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的歌词成为了现实。当北京单向街书店发出“疫情迟迟没有尽头,书店撑不住了”的求救时,武汉的书店还好吗?

当然不好。

那些我记忆里的书店,一个个消失了。


自2011年9月开业以来,这座占据了4层楼的文华书城.汉街店,被认为是汉街商圈的文化担当。19年去的时候,我还和朋友感叹,文华越来越不像个书店了,因为曾经摆放书的位置,大多地方已经被租出去了。

即使是这样,我也没想过,拥有着一栋楼的文华,会在武汉解封后选择闭店。

幸好,10月,我们得到武汉文华.汉街店搬至昙华林历史街区的消息。希望它能在那里,好好扎下根来,活得容易一些。


物外.汉口店是全武汉我最爱的书店,也是许多人心中的“武汉最美书店”。汉口店因为开在武汉优秀的历史建筑物“大孚银行”里,一直被我奉为文化地标。6月时,得知汉口店要闭店,实在好难过,从此,在武汉美术馆看完展览再过个马路到“物外”书店的日子,可能再也不会拥有了。



何止是武汉。

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书店都不好过。


前不久,刚刚开业一年多的佳作书局.北京798店也发出了“farewell”的通知:“2020年是佳作书局旗舰店在798艺术区的第二年...... 新冠疫情对实体书店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这一年里,我们共同经历了恐惧、悲痛、疑惑、孤独、反思等种种内心的起伏和考验。如果可以按下暂停键,重新启动,你是否会选择保留这段记忆呢。”


纽约曼哈顿,有93年历史的独立书店Strand是当地的文化地标,好莱坞的明星、编剧,以及全球各地的名人都是它的常客。即便如此,这家扛过了美国经济大萧条、二战、租金涨价等多次危机的老牌书店,也依然抵挡不了2020年新冠疫情的摧残。


10月底,Strand书店在ins上发布了一条求助信息,表示今年的营业额下滑了70%,靠贷款支撑了太久,店已经要开不下去了。这是Strand在开业93年以来第一次发出求助,动员大家来买书。

幸好,求助得到了有效的回应。仅仅两天时间,Strand就收到了25000个网络订单——平常有几百个就不错了,一名女士更是一口气买了197本书!周末,书店门口排起长龙,还有粉丝为工作人员买来了披萨和鲜花。



7月,有调查数据统计,2020年上半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同比下降9.29%,其中网店渠道同比上升6.74%,实体书店渠道同比下降47.36%。疫情造成的断崖式的下跌,让本就脆弱的实体书店难上加难。


2021,实体书店会好吗? 我们几乎每年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2020这一年,书店在风风雨雨里走过,这个世界没法回答我们和书店的疑问,但如果你曾在这一年为拯救实体书店做了点什么,或许书店也可以拯救你。



豆瓣2020年度读书榜,单读出版的《把自己作为方法》《单读十周年特辑》《夜晚的潜水艇》都榜上有名,这一年初入出版业还处于愣头青一样鸡血又兴奋的单读,几乎让人忘了年初他们还曾为书店发起过众筹,冷清的单向空间又恢复了热络的模样来。



你付出一点小力量救了一个书店的,你就会看到它厚积薄发的点点发芽,不断输出给你崭新的东西,雨后春笋般地盛邀你来阅读它的新作品。有时疫情会让人麻木,一再反复会让人泄气、甚至有点失去希望,但阅读的好处之一,便是能提供一种逃避,它完美的为你打造了一个新世界,那里没有疫情,没有死亡,没有动荡,所有的失落和幸福都是潮湿且具有包裹感的。


这让人感到安全。


05

当戏剧不在剧场
变成可以随时关闭的页面

疫情之下,戏剧露出马脚。


许多曾经被偷偷在网盘传播的演出录像资源,官宣免费上线了,但不是所有人都为这次发生在互联网上的慷慨而鼓掌。


像英国国家剧院这样的顶级专业戏剧机构,积累大量资源,从十几年前就开始做戏剧影像,他们授权在各国免费放映,更为游刃有余;


NT live版《简·爱》限时免费放映


但更多独立的、草根的戏剧组织和个人创作者呢?他们是否也要顺应这个潮流,把自己赖以生存、倾注所有心血的那几个作品也拿出来,免费展示?如果免费,以后饭碗怎么捡起来?如果收费,如何应对观众的不满,诸如“人家那么好的作品都免费,你这还收钱?”“在网上看视频也要花钱?”


如果彻底放弃,那么在所有人都无法进剧场的日子里,自己该如何进行表达?


北京蓬蒿剧场


互联网是诞生之日就被冠以“民主化”之名的技术,可如今它向强者倾斜、加剧差异的作用肉眼可见,而且无解。


观众在直播间里看几场戏剧后也会开始疑虑:一个偏文学性的剧,现场看也近似剧本朗读,我为何不直接看视频?一个我预感可能有坑的剧,网上有资源,我还要不要劳神费力去赶到现场验证?



当进剧场的仪式感变成随时可以关闭的页面,当安静的观众变成喧闹的弹幕,这还叫戏剧吗?


这些在线上播的戏剧影像已经搅动太多疑问,而“线上戏剧”概念更在挑战戏剧的本质。


4月,戏剧导演王翀与广州大剧院、腾讯艺术合作的《等待戈多》率先叫出“线上戏剧”的概念。


两个等待戈多的流浪汉变成因疫情不得不异地的伴侣,等来的人也变成了疑似感染新冠的带货老铁和小助理,演员们如同开视频会议般分四屏表演



不少看过的观众质疑:“这不就是直播聊闲天吗?”


延迟、卡顿等网络故障既是“舞台事故”,也是为数不多的“舞台效果”,可是这些手法已经在戏剧里被用了几十年,王翀也早已在《群鬼》《平行宇宙爱情演绎法》等多部作品里使用,技术难以撑起“线上戏剧”这个新概念。


顺便一提,《等待戈多》两天共有29万人次观看,这个流量吊打全国任何一家大剧院一年的观众量,也就是说新概念还不自知、不自洽的时候,已经对既有的戏剧进行了降维打击。又是一个无解。


到12月,李建军导演的《带电的火花》再为“线上戏剧”实践增加一例。主角是一名电焊工,也是李建军7年素人剧场的主角。这次他一个人在直播镜头前,用玉米、土豆、石头等物件代表父老乡亲,讲述着自己和家族的历史、野史、轶事、神神鬼鬼的传说,穿插创作组在他家乡拍摄的影像。



互联网的“民主”短暂现身了。


一个普通的在京务工人员不是出现在新冠流调报告里任人调侃。

他有了一个述说自己的舞台。

也许在争辩“线上戏剧”定义之前,更重要的仍然是戏剧在关注谁的境况,用什么方式给出答案。


06

莫奈,因全球大瘟疫来到中国


这一年,无休止的疫情、检测与隔离,几乎将各个国家变成孤岛。文艺行业的各个领域首当其冲受到重创。但莫奈的《日出·印象》却阴差阳错地借着这个机会,在诞生近150年之后,首次来到中国。

莫奈,《日出·印象》,1872,50×65cm,布面油画

作为印象派的开山之作、巴黎马摩丹莫奈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让莫奈成为“莫奈”,让印象派成为“印象派”的《日出·印象》,鲜少走出法国对外展出。全世界多少艺术爱好者前往巴黎,只为一睹它的真容。由于疫情影响,法国巴黎马摩丹莫奈博物馆对外闭馆,经过策展方多番协调,这才有了这次珍贵的跨国外借。

《日出·印象》在巴黎马摩丹莫奈博物馆

但是,“如果不是因为莫奈的《日出·印象》,我断然是不会来的。” 这是我对这次莫奈展的印象。


混乱的管理、贴在玻璃上拍照的人群、嘈杂的环境.....太糟糕的体验。


但是当看到这幅小小的画作时,一切负面的情绪都烟消云散了。



莫奈的画有种魔力,它能勾起你似曾相识的情绪,当看到《日出·印象》时,我蓦地想起冬天上班的路上,朝阳穿过灰白色的雾霾,染红了天空的一角,目力所及之处,万物都漂浮在空中。


想必面对这般景象,莫奈也会画出惊世之作吧,只不过,勒阿弗尔港摇曳的帆船,要换成华北平原上疾驰的的汽车喽!


很多莫奈迷们会把这次展览当作今年的头号大事,但是除了口耳相传与奔走相告之外,好像也没有激起更大的浪花。可能,比起阳春白雪的艺术作品,在疫情中挣扎着活下去,更值得付出心血吧。


莫奈先生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画,因为一场蔓延全世界的大瘟疫,来到了遥远的东方国度,也是因为这场瘟疫,很多人,再也无法亲眼目睹这幅画的真容了。


《日出 印象》局部


莫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看日出,我沐浴在日出之中”。希望在经历疫情的漫长黑夜和等待之后,人们终将迎来意味着复苏、也意味着希望的日出。


07

时尚先生罗永浩,直播体面


今年12月的《时尚先生》颁奖盛典,获得年度 “时尚先生”荣誉的罗永浩自己开车17个小时到现场领奖——正在同时打100多个官司的他,近期又被限制坐高铁和飞机了。


但他还是特别高兴:“有了这个殊荣,我可以跟那些对我的着装指指点点的人说,你们懂个屁,劳资是时尚先生!”


今年48岁的老罗在直播经济几乎达到泡沫顶峰的4月入局,开起“交个朋友”直播间,第一场带货有4800万人观看,交易额1.1亿,当晚刷屏。



老罗卖力地介绍,汗从脑门渗出来,提前准备的段子总是没讲完,就得赶紧进入下一个产品。


他还继续着出圈的计划,上《脱口秀大会》自娱娱人,让00后都知道了他主演的这出轰轰烈烈的“真还传”。更为显著的效果是,“交个朋友”直播间女粉丝从20%史无前例地上升到30%。


他还签下李诞,两代脱口秀代表人物一起吆喝卖货。



但一炮而红之后,老罗遇到更多具体的困境。光是4月,他直播7场就翻车了5次,习惯直播节奏的观众嫌他絮叨沉闷,他也因为搞不清复杂的福利规则等问题被质疑业务水平不行甚至中年危机。



更严重的是卖出去的货出问题。从5月“花点时间”卖出许多烂了的鲜花,到前几天卖出假的“皮尔·卡丹”,老罗不断道歉,不断“假一赔三”,有人戏称买老罗带的货是今年最好的理财产品。


老罗一贯的真诚人设反复被淹到直播这趟浑水里,再被他一次次努力捞出来。他拍拍身上的污渍,告诉大家他还是曾经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


似乎没什么人能像他这样,每次被打脸之后反而能再赚更多好感。



公关技巧都解释不了,只能说老罗非常在乎体面。


而恰恰泥沙俱下的直播间,比起莺莺燕燕的文化圈更能考验。


比起直播到一半情绪崩溃然后消极怠工的女明星,比起直播间里营造“不懂包邮”富二代人设、实际父母是老赖的小鲜肉,老罗这一波足够体面了。


08

金基德的落幕



fr. 豆瓣2020年度电影榜单


有太多星星从2020的暗夜里滑落,每个暗淡下去的名字背后都有人们的RIP。


但有一个例外。


韩国导演金基德的死讯传到国内,让人感到离奇、荒诞,紧接着是一阵强烈的争议,许多人表达的态度是:斯人已逝,但绝不原谅。


他的电影风格本身已经风评两极,有人从他热衷呈现的性与暴力中,看出他的反抗和对当朝权力的隐喻,有人认为这只是“以性器为中心的男性主义再现银幕”;而现实中的性丑闻更让他成为被舆论审判和放逐的对象。


金基德回应非议的态度很狂傲:“你们有信心绝不看金基德电影吗?即使我现在死去,我也会马上得到人们的重新评判,那些讨厌我、否定我的人会争先恐后转变态度,重新解读我的电影。”


金基德电影《春夏秋冬又一春》剧照


在他去世后重看他的作品,也确实在那些让人瞠目结舌的片段以外看到了别的东西,比如《收件人不详》《撒玛利亚女孩》以及《春夏秋冬又一春》中的离别或者逃离的场景。


去国离乡后所有人都找不到了,但主人公往往都会回来,一切都变了一切又都没变,只剩下观者的叹息。


金基德总能在人性的表面一刀扎到深处,同时喷溅出恶毒与纯洁,暴烈与宁静,如同疫情中显露的世相,美丑善恶并生,同时又充满矛盾和分裂感。


金基德电影《圣殇》剧照


金基德在自己60岁生日前9天,因感染新冠死于异乡拉脱维亚。据说他原想在拉脱维亚买下豪宅,并获得永久居住权。


他的落幕,让他本人更像一部荒诞的影片了。


09

如此XX的一年
即使《黑镜》的主创都编不出来

2020挺难的。想追剧放松,连续打开两三个美剧,角色们都戴着口罩生活在焦虑的疫情背景下。我以为自己走错了片场,打开的不是电视剧,是自己的真实生活


原来抗疫这件事,存在在生活里的每个角落,电视剧也不例外。


《良医》第四季 工作现场照

新冠疫情显然对2020年的美剧产业造成了巨大影响,一些我们熟知的美剧延期中断或者被砍,一些我们熟知的英美剧演员感染了新冠。

相应的,在岁末陆续回归的一些美剧中,在原有的剧本中加入了新冠的情节。

《实习医生格蕾》第17季剧照


医疗主题的美剧首当其冲。比如《实习医生格蕾》第17季《良医》第四季,剧情围绕新冠疫情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美国一些医院抗疫的现实情况和一些民众对待疫情的真实态度。《实习医生格蕾》中,女主角grey最终也倒在了新冠病毒下。


除此之外,一些讨论普通人生活的美剧也同样加入了新冠的背景。比如《我们这一天》第五季,更贴近美国普通家庭在疫情之下的生活,没有医院里的生离死别和急救的争分夺秒,有的是kevin和kate的隔空拥抱,以及kate想要拥抱randall却又不敢上前的温情。



美剧一直有将时下的社会性议题编写进剧本里的惯例,不讨论剧情里防疫措施是否真的专业,这些美剧都通过其独特的视角记录了这场疫情。影视剧的记录不同于新闻记录对真实的追求,小人物的情感可以被放大,剧情也可以是黑色幽默,而一千观众眼中也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Netflix前几天刚刚推出了一部喜剧形式的伪纪录片《2020去死》来记录这可怕的一年,其官方介绍里有一句话:


“2020: 如此(置于你自己的形容词)的一年,即使《黑镜》的主创都编不出来……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什么可补充的”。

《2020去死》预告片


记录这件事本身就是有意义的。越是艰难越要记录,正如日本NHK在疫情下推出的特殊剧集的名字《正是现在这时候,才要制作新剧》。


看剧的意义大概在于,能从编剧的陈述里,找到我们自己对2020的形容词。


所以,2020,对你,是怎样的一年呢?




凛冬散尽
星河长明

2020,就此别过



撰文丨文周作者团队
方六、飞鱼、邓小嘉、RQ、AMO、花花、机器人、叉叉、Stella
策划、编辑丨米粒、方六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福利时间 -



邀请你在本文下方留言分享

去年今日你立下的flag实现了么?


我们将看眼缘挑选6位粉丝

随机送出

文周每周末荐书互动栏目中的

精选好书1本 + 文周周边一套

截止时间:1月8日 00:00


(在参与人数较多的情况下

优先抽取:

转发此文到朋友圈 +点在看

截图发到后台 的读者


- 往年回顾 -

2021,上热搜与被遗忘的


看live是我无趣生命的某种延续


被展览的2021


看看你都被戏剧坑成啥样了!



你看的那是电影吗?



乌托有个帮
续写的远方

投稿 /m@wenzhou.plus
合作/ +微信:milalanaomi


登录

使用微信帐号或QQ直接登录,无需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