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微信营销 > 微信表情文章 > 在暴风中成长:2020年汽车企业觉醒实录 | 经观汽车

在暴风中成长:2020年汽车企业觉醒实录 | 经观汽车

作者:   来源:  热度:959  时间:2021-01-07








摘要:众多“预料之外”让汽车业的2020年风暴不断,冲突迭


摘要:众多“预料之外”让汽车业的2020年风暴不断,冲突迭发。而最值得记载的是,在开年之危与收盘之势迥异的背后,是作为主角的中国汽车企业的觉醒与汽车行业的自我净化。



文 | 刘晓林

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自序中描述16世纪中国社会的传统历史背景时,称那虽是个尚未与世界潮流冲突的普通年份,但“可以保证冲突既开,恢复固态决无可能,因之而给中国留下了一个翻天覆地、彻底创造历史的机缘”。


某种意义上,这句话在该书出版46年后的今天,仍然是最好的年终结语和预言落地。因为无论从国际政治局势,还是经济领域的各行各业,“固态”被打破,各种含义的“交互”与“冲突”都已经全面展开。尤其在人类制造业的皇冠——汽车制造业领域,中国汽车企业确实正处在翻天覆地、创造历史的进程中,未来已来,没有退路。


回顾2020年,在国家层面,汽车业经历了从支柱产业到战略新兴产业变化之后的又一次地位上升。在行业层面,疫情突发让淘汰赛提前到来,多重不稳定因素的催化下,车市在跌入低谷后,又超越预期的出现恢复性增长,这些“预料之外”让汽车业的2020年风暴不断,冲突迭发。而最值得记载的是,在开年之危与收盘之势迥异的背后,是作为主角的中国汽车企业的觉醒与汽车行业的自我净化。


“政策的真金白银并不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在日前新华社的一场论坛上直言,这也是业界共识,某种意义上,“有形的手”已经在有意逐渐退出。作为必然结果,汽车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戏份”开始加强,而电动化和智能化两大全球汽车技术革命的趋势在中国呈现的领先攻势,进一步让中国车企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风暴眼。


称2020年的汽车业“黑天鹅”满天飞毫不为过。从比亚迪和宁德时代的电池技术之争,到新造车企业“死亡名单”一夜开启;从蔚来小鹏理想海外股价飙升,到吉利、东风携手回归A股;再从华晨破产丑闻到中保研在皓影碰撞事件中坍塌的信誉,以及在传统车企大佬们雨后春笋般的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中横空出世,身价3万却“扫射”排行榜的宝骏MINIEV——上升与沉淀、冲突与合作、淘汰与逆袭,这些都在2020年的汽车业集中上演。不管主动颠覆还是匆忙应战,中国车企在这一年亲自打破了“固态”,借逆境催化了对自我的重新定义,以及对行业韧性的一次全面审视。


岁末年初,与无声处听惊雷。下文整理出的十大事件并不足以概括整个汽车业“雷声滚滚”的2020年,但以此为线索,我们可以串联起中国汽车企业将这场全球产业变革推入深处的姿势与态度。



车企集体造口罩与供应链极限挑战




汽车与口罩两个完全没有共同点的产品,却在2020年有了深刻交集。新冠疫情爆发后,上汽通用五菱快速通过改建生产线的方式转产口罩,支援抗役所需。比亚迪、广汽等车企也都在2月初就开始投产口罩、消毒液,其中比亚迪的“3天出设备图纸,一周出设备!10天出产品!“颇为振奋人心。至4月,比亚迪已经以每秒231只口罩的速度,成为全球最大的口罩生产商,产品销往多个国家。


在转产口罩的同时,车企的主业却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从疫情爆发开始,原材料供应中断、停产停工、市场休眠,以北京奔驰首先爆出停工一日损失4亿元为开端,汽车企业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整个汽车产业营收日损失高达150亿元。为刺激市场,车企和地方政府纷纷启动补贴,直播卖车、在线上市、高层带货等线上营销方式开始成为车企首选,这一趋势延续至今。



特斯拉“割韭菜”




网上有个段子在流传:朋友圈的差距,在于我的朋友小明买了特斯拉的股票,赚了200%,我的朋友小红买了特斯拉产业链的股票,赚了100%,而我买了特斯拉的汽车,一年赔了30%。我们都有极好的心情。”——在2021年年底国产后,特斯拉以及马斯克在中国的品牌公信力就开始随着销量的增加快速走下坡路。


2020年年3月初,特斯拉自动驾驶芯片“减配欺诈门”曝光,工信部介入,特斯拉毫无道歉姿态的声明和马斯克轻蔑的回复惹了众怒;5月,国产Model3标准续航版因为连续调低价格引发退订潮;2020年10月,特斯拉总部宣布取消公关,成为全球第一家没有公关部的汽车企业。业界笃定,特斯拉将为其漠视中国消费者的声音而付出代价。


不仅惹了消费者,特斯拉与中国新造车企业也杠上了,一个月内,先后上演与蔚来和小鹏的互,作为技术导师的崇拜感,已经被企业品格的软肋大大削弱。

据经济观察报统计,截止2020年12月中旬,在中国各地法院,共有252份以特斯拉为直接当事人的诉讼判决书。不过,官司多了不愁的特斯拉也是“真香”定律的现实样本,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突破了12万辆,股价在年内上涨了700%。



比亚迪宁德时代连战三季




动力电池两巨头和平相处的局面,被2020年3月上市的一款电池打破。2020年3月29日,比亚迪推出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并发布与三元电池的针刺实验对比视频。5月11日,三元电池领军者——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直言,刀片结构在四年前就已被排除在宁德时代最优量产技术的考虑范围之外。对战由此正式点燃。在热心博主、双方高层和工程师的赤膊上阵推动下,仅用4天,就以连战三季的节奏,给网友们完成了一场“关于新能源汽车电池专业知识的普及”。


两巨头的对战,是全球动力电池格局变化前夜的缩影。拥有高性价比的日韩电池重返中国攻城略地,特斯拉的国产业引发新的争夺。同时,长城汽车开始力推独立电池板块鸟巢电池,再加上大众汽车入股合肥国轩、戴姆勒参股孚能科等动向,都让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压力重重。



赛麟一夜覆灭 新造车企业快速洗牌




2021年的7月,美籍华人王晓麟站上了鸟巢的舞台,为其创立的赛麟汽车举办盛大的品牌发布会,数十年梦想似乎就在眼前。7个月后,2020年4月27日,一封“实名举报赛麟董事长王晓麟虚假技术出资,以及涉嫌贪污巨额国资的事实”的公开信在微博上出现,赛麟汽车一夜覆灭。2020年7月,晓麟被刑事立案,与赛麟汽车项目有关的多家公司关闭,员工遣散。这个梦,从高潮到一地鸡毛,只用了一年时间。


赛麟不是个案,交了巨额学费的也不仅仅是如皋市国资。从2020年年中开始,新造车企业频频爆雷,先是国资占一半股比的南京博郡宣布造车失败,紧接着同样有国资背景的拜腾汽车也宣布从7月1日起停工停产。11月,有杭州国资持股、曾披着李嘉诚造车光环的长江汽车宣布破产清算。


两年前,一张密密麻麻的新造车品牌LOGO图流行汽车圈,今年,多个LOGO被逐一删去。疫情带来的融资受阻只是这些品牌集中出局的表面原因,实质上是疫情使必然出现的洗牌提前到来。



新造车企海外掘金 自主巨头回归A股




最能体现2020年汽车创业者戏剧化人生的场景,莫过于5月份,新造车三兄弟——蔚来、小鹏和理想汽车的创始人还坐在一起比谁更穷,彼此都快被紧绷的资金链和不断出现的产品信任危机压垮。而三月后,“三个火枪手”就已联手在海外资本市场攻城略地。


2020年7月底和8月底,在蔚来登陆纽交所近一年后,理想和小鹏也相继在纳斯达克和纽交所IPO上市。11月,三家新造车企业又联手上演了市值飙升的大戏。其中,蔚来蔚来股价较年初翻了十几倍,理想、小鹏的股价分别较发行价上涨约170%和210%,三家市值分别升至628亿美元、281亿美元和361亿美元。乘势追击,12月初的在短短10天内,三家车企先后宣布将增发融资,总额累计超60亿美元。在海外,特斯拉在中国的份额将被本土新造车企业分割的预言已经开始传播。


与新造车企业在海外掠金不同,吉利、东风等在香港上市的自主品牌巨头则宣布回归A股。拟融资金额分别为200亿和210亿元,有望创下创业板最大IPO。此外,新造车企业合众汽车也宣布计划在2021年登陆科创板。面对汽车业的又一轮庞大的创业资本需求,上市融资正在成为车企的共同途径。



华晨破产重组 债务创造“破产小分队”




11月20日,华晨汽车集团同时收到了因资不抵债可以进入重整的法院判决书,以及证监会的债务违规立案调查通知。在争议中存在了18年的华晨汽车,最终以深陷“逃废债”丑闻的方式葬送最后的价值。截至2020年11月,华晨集团的债务违约加利息已达66.44亿元。事实证明,华晨宝马的利润输送完全不足以填补华晨自主业务的“黑洞”。两周后的12月4日,已退休一年半的原华晨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祁玉民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调查。


除了华晨,在疫情和市场增速放缓的催化下,夏利、力帆、众泰、纳智捷等边缘车企先后被债务终结了“准僵尸企业”的状态。6月底,力帆股份因为无法清偿到期债务申请破产重整;12月24日,众泰汽车控股股东铁牛集团宣布因严重资不抵债宣布破产,众泰也将迎来重组。与此同时,合资公司东风雷诺也以宣布解体的方式止损。清理落后产能、加快兼并整合,这是汽车业多年来努力的目标,如今正以车企批量重组破产的方式落地。



传统车企再战天花板 高端品牌组团出道



极狐、岚图、智己、沙龙这些陌生的名字,2020年以各大汽车国企旗下高端智能品牌的身份不断曝光,其中,北汽极狐ARCFOX首款量产车已经在2020年10月上市,东风岚图首款车也在2020年年底发布,上汽智己、长城沙龙则踩着2020年的尾巴发布了品牌,第一款新车都将在2021年推出。而在此之前,奇瑞的星途、吉利的极星、广汽的埃安都已作为高端品牌推出量产车上市。


作为自主品牌冲击高端化的又一次集体发力,这些新品牌普遍被赋予强烈的独立定位形象,以智能化、电动化为技术路线。虽然传统车企不愿意承认,但业界认为,“自我颠覆”的意识已经在形成。而从各品牌的计划来看,2021年各车企集团在新技术上的实力较量也将见分晓。



皓影碰撞报告被质疑 中保研“翻车”



2020年6月,当中保研给在碰撞测试中A柱明显弯折的本田皓影一个“良好”时,其在帕萨特碰撞事件中树立权威也随之瞬间垮塌。其与广汽本田的股权关系,仍让其难以自圆其说。半年后,两难的中保研重新发布报告,维持了“良好”原判,碰撞测试的“遮羞布”也再次被当成话题。汽车品牌希望通过碰撞测试提高口碑,而用户希望获得独立权威的汽车安全评判,但两者似乎天然冲突。


值得玩味的是,就在皓影测评争议尚未平息时,被称为“五星批发部”的中汽研碰撞测试也在年底爆出大新闻:“神车”哈弗H6在侧面碰撞中直接“翻车”了!长城紧急公关,将原因归咎于测试过程处于断电状态。无论真相如何,碰撞测试的可信度都将再度被关注。



“MINI EV现象”引叩问




“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这句话并不是噱头,在造完口罩、生产完螺狮粉之后,“神车制造者”上汽通用五菱在老本行上又解了一次民忧——2020年7月上市的售价仅3万的宏光MINIEV,上市仅两个月就冲上国内新能源冠军宝座,并成为仅次于特斯拉的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亚军,11月一个月就卖出了33094台。作为“占号神器”,微型电动车已经被多个自主品牌力推过,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价格下拉、新技术配置加持、精准的市场需求调研、深谙民众需求——这是MINI EV一夜封神的主要原因。而通过MINI EV,众多车企也又一次在市场份额不断下滑的A00级市场看到新机遇。



僵持4年 南北奥迪终破冰




12月的倒数第二周,中国汽车行业持续时间最久的一场角力迎来破冰——奥迪、一汽和上汽三方就奥迪南北合资公司的销售渠道问题达成协议。一致认同,在2022年上汽奥迪新产品投产后,其产品将通过现有的奥迪投资人网络进行销售。这一协议扫除了奥迪在南北合资问题上僵持了4年之久的核心症结,奥迪在中国双合资的新棋局也起死回生。可以看出,在汽车新一轮竞争全面启动的当下,及时的求同存异才能止损已经成为三方共识。


在风暴中生存,2020年的激烈除了开启新的征程,带来的更多是反思:造车是制造业重要板块,也是重资产投资,总览国内传统与新造车汽车企业,没有哪个是完全不靠政府资金支持建立起来的。因此,“铁打的汽车业、流水的汽车品牌”不应该成为常态。2021年,期待新的常态在更激烈的风暴中形成。





登录

使用微信帐号或QQ直接登录,无需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