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这些父母,是不是正在为不用亲自教育,就能得到一个“听话”的孩子而洋洋得意,但晨妈只想说:这种恐吓、威胁孩子的教育方式,实际上就是父母在“教育”上偷懒,走捷径!
虽然看上去“控制”住了孩子,但也给孩子的心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
恐吓,让孩子敏感自卑,缺少安全感
“你再这样,爸爸妈妈就不要你了!”
“我数3,2,1!你再不起,就在这里睡吧!”
“快点!等会来不及了我不会等你的!”
这三句话,相信不少父母小时候都听自己的爸妈说过,甚至现在对自己的孩子说。其实,这就是一种常见的“恐吓”教育。
杨烁在一档亲子综艺节目中的育儿方法一直被大家诟病,而他在节目中对儿子说话也总是带着威胁的意思。
杨雨辰走路慢了一点,他不仅一直催促,还威胁他如果比自己走的慢,就让他重新走。
这种看似“严父”的教育,让杨雨辰在父亲面前总是唯唯诺诺。而杨雨辰在之后的节目中,看到爸爸杨烁走来,也是下意识的躲开,很明显他害怕爸爸。
父母本该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但是这种威胁,不仅没给孩子带来丝毫的温暖,还带来了无尽的恐惧与不情愿的“屈服”。
如果我们的孩子从父母那里都不能得到足够的安全感,那他的安全感又从何而来呢?
恐吓,让父母成为孩子最不愿相信的人
恐吓式教育,也许能吓得住孩子一时,却吓不住孩子一世。
由于孩子在小的时候,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对于长辈们的“威胁”,他们深信不疑。比如“再不听话,狼外婆就把你抓走了”这类的话。
可是,孩子很快就会长大,当他们有了思考能力后,就会发现,长辈说的话都是骗人的。
那时,当你再想用这种话吓孩子时,他们早就不吃这一套了。
本来在孩子心目中,最信任,并且无所不知的我们,就这样逐渐失去了他们的信任。
除此之外,孩子长大后,有可能会因为小时候被打压、威胁,而变得越发叛逆,难以管教。
父母用一时的简单粗暴去对待孩子,换来的是孩子长久的不信任与叛逆,这样做真的值得吗?
而错误的认知一旦形成,往小了说,会让孩子在需要帮助时,不相信真正的好人;往大了说,则会是非不分,不能明辨事理。
避免这类情况,我们需要这样做
①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情绪,父母加以引导
在《妈妈是超人》里,有这么一个片段:霍思燕让嗯哼来吃午饭,跟他说今天有他最爱的番茄炒蛋。但是嗯哼来到桌前,看到只有番茄鸡蛋汤,突然闹起了小脾气,不吃了。
“今天乖乖上学,妈妈保证你一放学,就能看到妈妈。回家妈妈还陪你多玩一个小时游戏,好吗?”
“你是想要先写作业再玩,还是先玩再写作业?”
“马上快要吃饭了,你如果现在要吃的话,只能吃一口,但是你如果放在下午茶的时候再吃,你可以吃一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