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薪千万,高中毕业,是互联网公司初代员工”
作者: 来源: 热度:1348 时间:2021-01-14
最近,互联网公司的加班制度再次受到了大家的热议。但不可
最近,互联网公司的加班制度再次受到了大家的热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吸引年轻人前赴后继加入的互联网行业仍然是现在最高薪的就业领域之一,大量依靠股票套现而实现财富自由的传说在互联网公司里流传着。
这一届年轻人“苦996久矣”,那么那些在互联网公司初创阶段就加入的初代员工,他们怎么看待加班这一问题呢?成功赶上时代顺风车的他们,现在都实现财务自由了吗?
我是2006年加入的这家互联网公司,主要负责安全方面的业务,那时候我们这个部门特别小,一共不到十个人,有三个工程师,我是其中之一。2005年,我从大学退学,到深圳创业,做嵌入式设备,2006年开始,我经常在这个公司的BBS上发帖,比如有人遇到杀不掉的病毒软件,我去提供一些帮助,一来二去就跟工作人员熟了。后来老板就请我去他的公司,我从深圳来到北京,跟他聊了以后,觉得他的想法蛮有意思的,比如提供免费的产品来增加用户量,这在当时仍然是很新潮的,我就很感兴趣。当时网络安全还不热门,很多大学甚至没有“信息安全”这个专业,这个公司也主要从社会上招聘,对学历要求也不高。实际上,我算是高中学历,是野路子出来的,就像是在江湖里,我耍大刀,亮了几招,镖局说,你技艺不错,来我们这吧,我就去了。后来很多厉害的高手也是通过这样的方法来的。那时候互联网还不是热潮,选择这个行业的人都是出于热爱。我记得我刚加入公司的时候,在网络安全上面花了超过几万个小时,不是有个“十万小时定律”吗,你不投入这么长的时间,怎么超过别人。这也是对自己的追求,不能抱着打一份工的想法。虽然工作多少压缩了生活,但是我觉得能否平衡好,在于个人的调节能力,我的私人生活并没有完全被工作侵占,我工作之外就常去听live house。这也是互联网公司的好处,考勤相对灵活,自由,可调节。再加上那时候还在创业阶段,大家也不会特别计较这些事。实际上,我们公司也从来没有提倡过狼性文化,我觉得这个词也挺奇怪的,像是房地产中介的标语。公司的氛围也相对平等一些,因为它的结构是扁平的,大家想的都是怎么把事情做好。到了2011年,公司上市,规模变大。我的收入也随之增长,也是在那几年我买了房,买了车。我的职位也从研发工程师,变为技术经理,再到首席安全技术官,我刚去的时候月薪差不多一万,到我去年离职的时候,年薪加上股票分成差不多已经上千万。在这十四年里,我跟公司和用户一起成长。我是觉得,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么多用户,我们不去管,没有人管了。有些人觉得老一代的互联网员工要比年轻一代轻松些,其实一开始创业的时候有做不完的事,加班也比现在多。那时候什么都没有,只能靠自己摸索。不过那是整个中国经济都在快速发展的阶段,我们这一代赶上了。跟我同期的老员工大部分都实现了财务自由,去向很多,留在公司的已经很少了,有做旅游的,做教育的,有跳槽去其他公司当高管的,还有移民国外的。当年的互联网行业里还有很多草根,现在的话,如果没有丰富的经验和背景,做起来就会吃力很多。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十年以后他们能否达到上一代的高度,我觉得仍然要取决于运气和坚持。不过,互联网仍然是一个很有希望的行业。
我是在2008年进入互联网的,当时我所在的这家公司是中国互联网中的新秀,正在崛起中,招聘很多,我因为有一种新闻理想,觉得这是比较理想的工作单位。后来公司要筹建读书频道,我刚好合适,就成了这个频道的创始人。直到2021年8月,我又一次去大学念书,才从这里辞职。前前后后,在互联网十二年。我常常想:我在这里算是结束了青春时代,完完整整地进入家庭,出来的时候已是中年,三十六岁。我刚去的时候还没有结婚,离开的时候,女儿已经十岁了。我记得一开始的时候,待遇是五六千的样子。加班也是常有的,因为也算半个新闻从业者,有时候因为突发事件,或重大事件,或重要的专题,我们经常整个大部门小部门一起加班,通宵也是偶尔会有的事情。那时候不觉得累,反倒觉得做好了一件事情,很有成就感。记得2008年奥运、改革开放三十年、建国六十年,都是整个新闻中心一起联动协作,花一两个月做大型策划专题。那时候感觉很好,也不觉得工作和生活有多么明显的矛盾,因此总体上过得开心,是我的美好回忆。实际上,对于加班,当我觉得对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我不会在意它,但我不能接受被压榨,996我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不是人人都要成为公司高层,成为创业者,我们大部分最多只是一个公司中的螺丝钉,而并不是那个拿扳手的人,也不是工厂主人;螺丝钉和扳手都有各自的价值,那是他们各自的意义。每个人最好在工作中理解自己的工作目标,为自己的想法或理想去工作,或者说是去奋斗。也许现在的年轻人心态不一样了,他们可能更强调自己的意愿和感受,甚至可能因此和他所处的工作环境和原则有矛盾、相违背,我觉得这是可以接受的。而我本人,我更倾向于在某些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工作,比如我会倾向于师徒制。不过,年轻人为了什么,都无可厚非,那是他们的选择。他们年轻,选择可以更多。我觉得出发点是:自己愿意,自己获得满足,而不是被强迫的。人类经过了漫长的驱使和被驱使的时期,这种关系也许不会消失,但至少不应该被鼓励。我2021年去考研读书,也离开了互联网。读书的这段时间对我来说,是人生的一个中间阶段,好像一个结节,也许就连接了我的两个职业:作为互联网媒体人,作为作家。我曾经服务过作家,后来我又自己成为了作家,这是两种体验。相对而言,我当然更愿意也更适合作为一个创作者。我希望在四五年后,在我四十五岁上下,能进入到文学的行当里面,一面工作,一面写作。比如做出版社或杂志编辑,或做文学的新媒体工作,我想收入上都会不及互联网,这没有办法。这几天我听说拼多多校招,给某些岗位的应届生年薪开到了近五十万,我很难理解这样的情况,也许我已经落伍了,或者和那样的环境相比,我和他们不是一个行业。比如,如果真有“拿命换钱”,或拿生活换钱,那我不会选择钱的,即便为了生活和家庭我需要挣钱。我想,等到我女儿上大学了,家庭负担降下来,我会考量去一个别的城市,也许是回到老家浏阳。那里我很熟悉,有我很多记忆,环境也好,生活水准也可以。作为作家,生活在哪里我都可以写作。
2009年的时候,我开始对互联网这个行业感兴趣,也做了不少功课,但那时候我已经快30岁了,之前的工作也不是相关领域的。后来很幸运地有朋友介绍,我就进入了一家电商公司。一开始的时候,月薪大概是9000多,在同龄人里也算是中上水平。工作四年多以后,我感觉在工作上遇到了瓶颈,涨薪也不太现实,于是就跳槽去了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职位是总监,月薪变成了三万多了。再后来,我又到了一家游戏发行公司,算是跟朋友一起创业吧,职位也变成了副总裁。2020年1月,因为一些私人的原因,我选择离职,这时候的年薪差不多有60万。在互联网这些年,我基本是越来越忙的。第一家的时候,我日常下午六点半就能下班,有项目时候也会忙到凌晨三四点。到了第二家,我已经是总监了,管理整个团队,不好下班就走,就算没事的时候,日常也是快八点才下班,忙起来更是没谱;最后这家,我日常就是八九点下班了。要说这样健康吗,一定是不健康的,但是你处在这样一个洪流中,你不跑,你就是被甩开的那一个。究其原因,我觉得跟互联网的生态也是有关的。这是一个最典型的不进则退的行业,传统实业只需要专注于一个方向,但是互联网要做的是遍及整个生态,就像电商,不仅要做品牌,还要兼顾物流,在线支付等等,你一旦跑得慢了,就会被别人超越。所有互联网公司的老板,精力都是异于常人的,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员工精力异于常人,这个东西从上到下,结果就是所有人都在跑。在互联网公司,工作其实是做不完的的,永远都做不完,就算你在待到凌晨五点,也能一直有事做,因为永远有东西需要优化。你每天花十二个小时做出来的东西,肯定比你花八个小时做出来的要完善。同时这也是一个劳动力供需的问题,如果用人公司都招不到人,他们也不敢这么用人的,可是中国人太多了。一直跑当然就很累了,你会觉得我应该跑一会,走一会,但是你身边的人都在拼了命地往前跑,它不允许你走。这肯定是不好的,但是中国的互联网行业能发展得这么快,中国的电商能比美国的电商便利,就是因为中国的互联网人都把健康抛开了在拼命。实际上,不仅是互联网,传统实业看到互联网发展得这么好,也开始鼓励加班,像我有一些朋友,在体制内工作的,这些也是逐渐在加班,工资还没互联网高。不过,互联网人从来都不怕累,有事忙的话你让我忙活到几点都是可以的,我自己也觉得开心,有成就感,大家怕的是毫无意义的累。暂别互联网这一年多,虽然不用跑了,我却觉得仿佛被互联网抛弃了。疫情缓和以后,我开始重新求职,但是屡屡碰壁。在互联网公司的这些人看来,我现在年纪大了,竞争力比较低,但我自认还是有能力的,这也是最让我难过的地方。公司宁愿把机会给一个年轻人试错,也不愿给到一个更适合的中年人。失业这一年,我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消费降级了。以前最了解的可能是奢侈品包包的价格,现在最了解的是菜市场的螺丝椒15块一斤。不过,我并没有放弃,我肯定是还要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春节后还会有一个招聘高峰期,我觉得会好的。就算不行,我自己创业,也会回到互联网这个行业的。
我是2012年加入的互联网公司,那时候已经是第二波热潮了。我2000年前后毕业,在加入互联网公司之前,去做过投资,也在国企待过。我当时负责的是品牌宣传,2014年我选择辞职,开始自主创业。在互联网这两年,我无疑吃到了这波红利,进去的时候工资是每月两万,离开的时候是每月三万,股票拿了80-100万,总的收入两年有100多万。不止是我,我很多同事,在互联网工作个五六年攒了两三百万,再利用这期间积累的资源出去创业,就算是单纯打工的,工作个五年七年,拿了股票,也够买房子,交首付了。这是在国企工作拿不到的收入。对于互联网行业,我是充满感激的。那两年的工作,感觉就是在一个很有希望的地方,工作地非常卖力,但是也不觉得累,也不在意收入多少,就是单纯地想把这件事做好,想服务这个行业,服务几千万用户。因为你在这里所做的每一个决策都可能会改变几千万甚至几亿人的生活,这是很有成就感的,不会觉得自己只是公司里装了一天的螺丝,赚了一天的钱,会觉得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互联网的工作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悲惨,它是被妖魔化了的。首先,其实没有所谓的“加班”,它的作息是弹性的,公司不会规定你几点必须来,什么时候才能走。实际上就是你要完成你的工作,你没做完就继续做,做完了就下班。很多人晚上不走也是因为公司的福利待遇很好,像很多一线城市的年轻人,可能租房条件也不好,回去也不做饭,就会一直在公司等着,因为公司可以包一日三餐,晚上9点以后打车回家还可以报销。而且公司还有健身房,按摩室,所以不走的原因不是不想下班,而是没有比公司更好的地方可以去。当然,如果你每天坚持只工作8个小时,到点就走,也没有人会管你。但是时间长了,你就会淘汰,因为别人都在工作,你就提前走了,人家都干什么你都不知道,有什么事人家也不叫你,长时间下去在团队没有位置,也就待不下去了。我们公司当时的考核标准跟工作时长关系也不大,看的是你的工作成果,也就是KPI,这个标准是非常清晰的。还有网上经常出现的劳务纠纷,互联网公司的离职率是很高的,一个公司可能每年有几千人,几万人离职,里面出现一个人有纠纷是很正常的,这是个人原因,不是公司的问题。大部分人都在努力向前奔跑,不会在劳务上有过多的纠缠。所以说,我觉得对于年轻人,互联网行业不仅仅是一个有希望的行业,还是少数的几个能实现理想的高收入行业之一。我们80后这一代,就是出来改变命运,攒钱在大城市安家乐业的,互联网公司给了我们这个机会。在传统行业想实现年入百万是很困难的,但是在互联网公司做十年实现这个目标,是有很大机会的。你甚至不需要成为拔尖的那一撮,只需要成为优秀的那一撮。总的来说,互联网公司就是像社会主义大家庭一样,它什么都包,各种东西都合法合规,有些大厂还有自己的园区,像一个小王国一样,还有其他行业没有的自由。
穷到租不起房的世界500强员工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