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微信营销 > 阅读微信文章 > 读者推荐冷门好书|不要再推荐书了,小破屋放不下了

读者推荐冷门好书|不要再推荐书了,小破屋放不下了

作者:   来源:  热度:1360  时间:2021-01-14








电影《编舟记》



上一次,理想君分享了2020年理想国的

电影《编舟记》


上一次,理想君分享了2020年理想国的冷门书单,同时请大家推荐这一年读过的冷门好书(不限出版机构)。收到许多读者朋友的分享。


每个人对“冷门”的理解与定义都不相同,有人认为豆瓣标记少的是冷门,有人认为涉及到知识盲区的是冷门。有人从不冷门的书中发现了冷门的话题,有人却从冷门书中找到了普世的共鸣。


品味各不相同,在分享中互相碰撞,才能收获惊喜。今天,理想君精选读者的分享,其中有部分理想国的书,就不避嫌放入了。


这些书里,有没你读过,或者有兴趣一读的?请尽情留言吧!我们会选出三位,寄赠理想国书。



《大图景:论生命的起源、意义和宇宙本身》
[美]肖恩·卡罗尔 著,方弦 译

@Eika《大图景》吧,应该不算冷门书,不过这类史诗级的题材看的人应该不多,结合了宇宙物理量子人类命运,作者的背景也很牛。看完真的觉得个体太渺小,很多事情不值得烦恼,很有启迪。


《佩德罗·巴拉莫》
[墨西哥]胡安·鲁尔福 著,屠孟超 译

@( ̄へ ̄):前几天终于读了《佩德罗·巴拉莫》,薄薄的一本小书第一遍看完用了两个半天,随后就是第二遍和第三遍。这本书终于让我明白了拉美的魅力,在百年前蛮荒的墨西哥不只有革命、牛仔与棕皮肤的传说,书中的死亡与爱情穿插在迷雾般轻柔的碎片中,最终留下的是隽永的故事。


《我的母亲手记》
[日]井上靖 著,吴继文 译

@Fengz:日本作家井上靖的《我的母亲手记》。


这本书很好读,让人翻开就很想继续看下去。在读的过程中,我会想到自己的家人——父母、祖父母,也会想到我自己和我的小孩,会想到当我到了我的祖父母那个年纪会怎样。关于亲情、衰老和失智症,作者井上靖说这本书的文体介于小说和散文之间。如果你读过蔡崇文的《皮囊》,我觉得这本书给我的感受与读完《皮囊》相似。


虽然是「母亲手记」,但并没有将母亲的一生全部叙述,而是将父亲去世后失智母亲的人生最后时光娓娓道来。书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这三部分是在不同时期完成的,也记录了母亲在不同时期的境况,也是失智一步步恶化的过程,这本「母亲手记」是一个汇总。照顾和陪伴失智母亲的过程是心酸和辛苦的,但是从井上靖的文字中,总能感觉被某种家的温情环绕着。正如每部分的名字那么美,「花之下」、「月之光」、「雪之颜」。


井上靖是日本著名的小说家,很惭愧我没有读过他的小说。但是这本书让我从另一个视角看到了这位作家,更生活化,更真实和亲切。喜欢井上靖的朋友一定要读一读。不了解井上靖的朋友说不定看完这本书会和我一样想要详细领略他的每部作品。



点击图片 即可购买
《印尼Etc.:众神遗落的珍珠》
[英]伊丽莎白·皮萨尼谭家瑜 译

理想国丨上海三联书店


@霹 雳 太 妹:真的太喜欢《印尼etc:众神遗落的珍珠》了。虽然是作者作为一个记者的纪实性的见闻,但读起来更像是游记,让我无时无刻都在想要去印尼看看。神在造万物的时候一定给印尼很多偏爱,才会形成这样经受苦难却仍旧迷人的珍珠。


《这个世界会好吗?》

梁漱溟 [美]艾恺 著


@G.Y.J2018年岁末年关,我在看白岩松的演讲《对白:这个世界会好吗》时,听他讲了这样一则故事:1918年11月7日,梁漱溟的父亲梁济正准备出门,遇到漱溟,二人谈起关于欧战的一则新闻,“世界会好吗?”梁济问道。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比一天往好里去的。”“能好就好啊!”梁济说罢就离开了家。三天后,梁济投净业湖自尽。


2020年的三月份,全国居家隔离的日子,我重读了白岩松的《白说》,那时我才发现,原来我并不是第一次碰到梁漱溟这个名字。在那本书中,白岩松提到跟梁漱溟老先生有关的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梁老认为,人一辈子要面临三个问题,按顺序,不能错。先要考虑人和物之间的关系,接下来要考虑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最后要考虑人和自己内心之间的关系。


随后,在白岩松的《幸福了吗》那本书的代序中,他再次写到梁老提出的人类面临的三个问题。对我而言,这是一次应景的再相遇。终其一生,我们每个人都要思考:我从何而来,又因何而去?去哪儿呢?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我们需要面对自己的内心,而这种面对,正如书中所说:在今天,变得更难,却也更急迫。我们都需要答案。


读完《这个世界会好吗》,合上书的那一刻,我重新翻看了这本书的目录,在这十万多字的书稿中,梁老对人、事乃至生与死,都是一样的平和淡定。


芝加哥大学教授艾恺在采访中曾问梁老这样一个问题:“回想过去的一切,您有什么感想啊?”


梁老答复中有这样一句话:“生活里无论哪一个方面,都是平平淡淡最好。”


本书的序言里,艾恺教授也做出这样的评价:梁先生以自己的生命去体现对儒家和中国文化的理想,就这点而言,他永远都是独一无二的。


2020年,面对前所未有的一年,“这个世界会好吗”已成为一个公共命题。天灾和人祸是人世的无常,而无论全球格局作何变数,作为个体,作为这个世界的一分子,我们首先面对的是自我。对于自我,我们始终并将依旧面临以下三个问题:你是谁?你该去哪儿?你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光明共和国》《小手》
[西]安德烈斯·巴尔瓦著
理想国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Una今天早睡了么!:《光明共和国》是比《小手》更有预谋的危机降临感,暴烈又美丽。32个孩子们、无能市政、过载的警察系统、绝望的父母,几方力量精密交织暗中角力,构建出一幅严密图卷。巴尔瓦太擅长营造神秘气息,孩子们自成体系的语言系统、颇具排他性的游戏规则、下水道内宛如神龛的光明奇观,这种奇异随着他们的倏忽出现、群体性死亡而变得永远不可破译。但他们所具备的埃莱河般的凶猛野性、他们在场时向周围辐射的压迫感,却无疑剧烈扰动了整座城市的气流。甚至他们悄无声息、不被纪念不被记忆的死亡也是具有破坏性和威胁感的证明。


《舞!舞!舞!》
[日]村上春树 著,林少华 译

@滿洲里有象:《舞!舞!舞!》不知道是否算作是冷门书呢?太神奇的一本书了,对我来说,我很少喜欢看一本书很多遍,对它却是例外。


书中的人物,真真正正的贴近我自己,那些我原以为是在生活中我胡思乱想的东西,却也是被其他人关心着。八九十年代的变迁,不仅仅是经济的迅猛发展,改变着世界,但和它共生的其他东西却被遗漏,总之充斥着缺憾与懊恼。


但你仍可以保持自我,回归本真。把世界看得清澈一点,你也会少了焦虑不安,开启属于自己的生活


《狂野之夜!关于爱伦·坡、狄金森、马克·吐温、詹姆斯和海明威最后时日的故事》
[美]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著,樊维娜 译


@Una今天早睡了么!:《狂野之夜!》:乏味荒岛独居爱伦·坡与恣肆狂乱的幻想海妖;幽灵般憔悴的仿生诗人,女主人的倾慕对象与男主人婚姻破裂的加害者,被强暴的狄金森;孤独古怪的糟老头子,恋童癖马克吐温;被拖出象牙塔,出于同理心而产生不可挽救的献身感与战争PTSD的亨利·詹姆斯;漫长的死亡诱惑的惨烈战斗者,俄狄浦斯的同时也是不可救药的厌女者,重度躁狂症的深柜海明威。欧茨也太会写了。《狂野之夜》无非是讲,大师死时也不过是一个个潦倒凡人,被命运巨掌肆意推搡揉捏,但又那么激烈那么狂热那么痛那么真。(只可惜我什么书也没读过,把半虚构传记硬生生读成了原创,浪费了作者大量的埋梗。)


《炽焰燃烧》:继《狂野之夜!》之后的又一本短经典,这套书也太会选了,我一次又一次被迷住。整本集子气质几乎都是一致的:残酷乡村冷血生活,无奈困境普通人的挣扎。短篇营造的进退两难感太好了,每篇万字的长度不足以解决问题,但足够抛出问题、渲染困境,如此一来,结局的悬而未决更是格外令人绝望。



点击图片 即可购买

《娜塔莎之舞:俄罗斯文化史》
[英]奥兰多·费吉斯 著,郭丹杰、曾小楚 译
理想国丨四川人民出版社


@咸咸:今年读了理想国出的《娜塔莎之舞:俄罗斯文化史》,上次读这么厚的书还是《第二性》的合卷本。书的切入视角很妙,费吉斯从娜塔莎在小木屋里的舞蹈着手写,每一部分的逻辑都非常清晰,把俄国的许多艺术家、作家放在同一个历史大背景下系统介绍,并借此溯源俄罗斯的民族性为什么复杂。很喜欢这本书!推荐给想了解俄罗斯的朋友们。


《最好的告别》

[英]阿图·葛文德 著,彭小华 译


@璋:不肯定是否冷门,今年阴差阳错,从年头、年中,到年尾,依序读了以下三本:《生命伦理的四季大厦》(区结成);《遗愿清单》(纪恩慈);《最好的告别》(阿图·葛文德);


第一本读于疫情的不存在终于被官方“辟谣”时,第二本读于家里老人刚离世,第三本读于在医院给长辈看(看护)病期间。没有特意选择,在几百本书的书垛里,在那个时间点就翻到那一本了。


与其说冷门的是书,倒不如说是生老病死这个主题吧。哪怕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面对自己的,面对他人的。且它的冷门是如此的扭曲——不是因为不在乎所以视而不见,反而是太在乎,在乎到不觉得自己能承其重,所以千百年来刻意视而不见。


今年是魔幻的一年,残酷到令人麻木(这里说的残酷倒完全和上面提到的家事无关,死亡就单单其本身而言,并不和残酷挂钩,这也是其中一点重要的读后感),令人不愿再看一眼这个世界,只想龟缩回自己的内心深处。庆幸遇到这三本书,让这段龟缩期间内心也仍然得到充盈。希望这一年最终变成人生中启示的一年,无论是面对内在的心灵,还是外在的社会,都能永远将疫情肆虐全国时看到的这句话铭记在血液里:“不要怀念日常,瘟疫不是日常的对立面,我们的日常正是瘟疫的温床。”


点击图片 即可购买

《世界小史》
[英]恩斯特·贡布里希,吴秀杰 译
理想国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卓磊:说两本,一本贡布里希的《世界小史》,逻辑清晰、语言精练,阅读流畅不忍掩卷,总想一口气看完。不要纠结于历史叙述谁为主线谁为次要,能使自身获取知识和心情愉悦就好。另一本是菲利普·鲍尔的《明亮的泥土》,西方艺术史类书籍都是从画家或作品入手撰写,这是我第一次读到从颜料角度入手结合讲述化学、艺术相辅相成、发展的历史,角度新颖、耐人寻味,而且作者造诣很高,可读性非常强。


《经济解释(合订本)》

张五常 著

@刘畅:去年我精读了张五常《经济解释》五卷本,学以致用,的确可以解释很多有意思的经济学现象。比如肖战的单曲不是稀缺品,也不是奢侈品,却可以让粉丝掏出数千块,获得总计超过一个亿的收入。有点像什么呢?像极了“公益拍卖品”——反正是送钱,不在乎得到什么?但是“公益拍卖品”本来就不是商品,也与需求学说无关。想来想去,必须要发扬张五常大师的大胆假设、勇于命名的学术风格,可以引入一个新的经济学概念——信徒商品。对于信徒商品,因为膜拜,因为信仰而大大提升内在价值。好比寺庙里请香,本来10元一把,100元一把、1000元一把都可以,供奉多少钱随你。


此外,经济学大师斯密认为,“价值”有两种:一种是“use value”;另一种是“exchange value”。张五常将“use value”译成“用值”,“exchange value”译成“换值”。“用值”具有主观性,“换值”具有客观性,可以直接在市场上观察到。既然每个人心中对同一件商品的用值不同,也就一定存在一个理论上的“社会平均用值”。所以,通常好商品要放在一个小圈子里销售(通过会员、发卡等形式),也相当于把品味一致的人分组,这一组消费者的用值水平会高于社会平均用值,商家更容易以相对高价卖出商品。正是因为如此,H&M实体门店里只买大众普遍接受的商品(棉质的长裤、衬衫、背心……),凡是高品质的真丝、羊绒、羊毛、高支高密床品等商品只在官方网站对会员销售。通常每年打折幅度最大的时候,这类优质品会打五折。


《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
郑曦原 编


@废话输出机器:说一本今年疫情被迫宅家读的书吧:《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这是一本《纽约时报》晚清时期对华报道的选编,这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帝国对一个正在走向没落的帝国的观察,在今天读来仍然给人很多新的启发。


《论小丑:独裁者和艺术家》
[罗]诺曼·马内阿 著,章艳 译


@nan.mu:诺曼·马内阿《论小丑:独裁者和艺术家》。


一切都始终悬空在积聚和爆发之间不能动弹。生活里充满了拖延,怀疑和恐惧像肿瘤一样疯长,精神分裂症全面爆发。随着时间不断被国家占用以致最终被彻底剥夺,私人生活被一步步地缩减直至最后消失:除了工作时间、上下班在公共交通上的痛苦奔波、开会、购物,人们还要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排队、政治会议和集会上。等到你总算回到了鸟笼一般的家时,你发现自己迷失了,你一言不发,两眼茫然地盯着空气,在那里你看到的是无尽的绝望。


《漫长的星期六:斯坦纳谈话录》
[美]乔治·斯坦纳、[法]洛尔·阿德勒 著,秦三澍、王子童 译

@草原五班:2020年,可能对很多人的生活来说都是“冷”的,如我。所有困难像约好了一样,集中而突如其来,打破了所有平静,也让我深陷于自我怀疑中,甚至怀疑手中一直捧着的书本,近一年时间停止了看书。2021年我曾在广师大的一个“空巢青年”的征集活动中,留下“希望自己未来一直坚持阅读”的原因。但这一年我没想到会质疑自己的阅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质疑、焦虑、失眠……所有一切似乎都没有精确的答案,我拿起《漫长的星期六》回归阅读,这本书应该不算冷门,但在我的阅读经历算是有点冷门,这都不太重要,我阅读这本书,我获得了抗衡这个冷冬的某些温暖的力量,阅读的力量。


点击图片 即可购买

《谁在看中国画》
[英]柯律格 著,梁霄 译
理想国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Eeyore:我个人最喜欢的冷门书甚至冷到没在这篇文章的list里。推荐柯律格的《谁在看中国画》,这本讲中国艺术史的书很有学术专著的感觉了,既引人入胜,又逻辑严密,有空的时候专注地看个几十页就特别过瘾。对我这种非艺术专业的人来说,这本书里柯律格的很多观点都很新颖很有趣,比如“为什么明清画里很少看到士人作画的场景”“为什么他要从元明清时期定义中国画”“外国人对中国画作的审视”等等。另外这本书的纸质太好了,每次拿到手里都觉得舒服,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还可以闻到书香。



《莫斯科绅士》

[美]埃默·托尔斯 著,马韧 译


@Jack:今年读到的一本书叫《莫斯科绅士》,这是我读过的最轻松且过程愉悦的一本书。“人生中的逆境会以许多不同的方式出现,假如一个人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他就会被命运掌控。”这段话是这本书的精髓所在,也十分贴合今年的生活


1922年俄国十月革命后,一个30岁的旧贵族罗斯托夫伯爵,被终身软禁于克里姆林宫对面的大都会酒店顶层狭小阁楼里,限制他只能在酒店内活动,这座酒店就成了他的世界,以独特的视角观望俄国在历史车轮下展开的巨变。通过来来往往的客人,不断向伯爵输送着外界的信息,也让他经历了友情、亲情和爱情。这本40万字的作品可读性很强。


《复杂生命的起源》
[英]尼克·莱恩 著,严曦 译


@大磊:最近在读《复杂生命的起源》,看到土摩托推荐的,涉及挺多生物化学物理方面的知识,但是读起来不是那么费力,而且越读越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即使是我这种外行人,读起来也觉得很有意思。


《内证观察笔记》
无名氏 著


@小马:《内证观察笔记》,一本有意思的书,这本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不要轻视自己,不要任意地损害自己,因为人体是相当的特殊奇妙珍贵的,正如作者在书中写到“一个弱小的身躯,一个短暂的生命,一个微不足道的器官,一个和星宿之大、之远、之强根本无法相比的人,竟然要靠星宿来提供各种物质与信息,你还觉得渺小吗?浩渺的宇宙,轰轰烈烈地为你运动。”


《美顺与长生》
毛建军 著

@城池张:大概是《美顺与长生》。


读《美顺与长生》的那几天,心口老闷着口气,读完了也没松下来,夜夜失眠、百鬼夜行。只想到彭磊唱的那句:那平淡如水的生活,因为你而火热。以及,高晓松评价《肖申克的救赎》的时候,说导演上来就直接塑造人物,直接往下讲故事,往下硬来,这就是非常正派的拍电影方法。不耍任何符号,也不要表现主义。而这本书的作者在塑造人物这块儿,就有让人看了能起鸡皮疙瘩的厉害。好像在憎恨些什么,控诉些什么,却最终臣服些什么。


我很难把美顺与长生之间的感情想象为一种爱,但我必须承认这样的感情比爱情要伟大。


点击图片 即可购买

《阅读的故事》
唐诺 著
理想国丨九州出版社

@喝普洱的猫:唐诺《阅读的故事》。一本纯粹的谈阅读的书,并非好为人师地准备教你如何读书,只是一位读者的快乐、困惑、艰难…没有答案,只有同为读者的共鸣。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读者的却可以。


此书风格一如唐诺老师本色,碎碎念意识流,如雪山冰融,点滴汇聚,蜿蜒奔流,遇石遇树,却终于东流归处。不必期待能从中能得到什么,这一番旅途,绝非藏宝图武林秘籍那样实用。只是你若跟上节奏,一路听过山涧清风,看过险峰断崖,书中日月,便能会心一笑。


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一处什么圣地是留给读书之人的,非要去一趟不可的,那应该是查令十字街。同意,但还不够,身边就有啊,大北京的旧书店小书店。虽日渐式微,但余韵悠长。


《沉疴遍地》

[英]托尼·朱特 著,杜先菊 译

@豌豆精:今年看过的一本小众书籍:《沉疴遍地》(托尼·朱特)。我不是为了了解社民主义才来看这本书的,虽然它从头到尾讲的,就是到底为什么在今天我们还需要国家,需要政府,需要重新培养对本能式政治伦理的敏感。


看过最锋利的对“平等”的批判出自托克维尔,看过最锋利的对“自由”和个人主义的批判出自托尼·朱特。“认为国家可能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最好解决方法,我们已经摆脱了这个假想。现在,我们需要从一个相反的观念中解放自己,即认为国家必定永远是最坏的选择。”


其他还有创作札记《金蔷薇》,孔飞力的《叫魂》和沈从文的长篇遗珠《长河》。


《在海上等你》
[日]丝山秋子 著,郭清华 译

@:今年读过的冷门好书,还蛮想推荐许立志《新的一天》,丝山秋子《在海上等你》,陈年喜《炸裂志》,但其实这几本也不算冷门,豆瓣上读过人还挺多的。要按读过人数算冷门的,有一本河南大学出版社,刘立杆的《每个夜晚,每天早晨》,就27人点“看过”,我觉得这本书还是不错的,推荐,值得一读。


《沉默之后》
[美]克里斯蒂娜·柯林斯 著,夏星 译

@风轻月:大概是《沉默之后》吧。这两天豆瓣书影音(年度总结)出来了,说我今年读过的冷门作品是《沉默之后》,标记只有18个人读过。本书大概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患有轻度缄默症的女孩,总是埋首于书本,很少与人交谈。在学校里,除非特别必要,她不会说话,别人觉得她太害羞、太安静了,甚至想逼她说话。她遭到了委屈,想开口却无法开口,她受到了别人的冷遇、暴力……


这本书其实算半个作者的自传,因为作者小时候也有点轻度缄默症,不过症状没有本书中那个女孩儿那么明显。


对于本书我的感想是:轻度缄默症患者症状不够明显,很容易被误以为是害羞、是安静。他们想要说话时,内心是非常挣扎的,如本书作者的后记那样,如果你或者你认识的某个人会让你联想起埃莉斯的焦虑状态以及说话时的内心挣扎,你并不孤独,请寻求帮助。记住,沉默不能定义你。任何人都不能。


书中有一句话我非常喜欢,是本书那位女孩儿最喜欢的老师卢平小姐说的:有时候,当我们觉得迷茫时,上天就会出手相助,总会派来某样东西或是某个人,为我们指路。它们可能会以一种最意想不到的形式,来到我们的身边。


算是一本冷门佳作吧,虽然也是今年的新书,但是关注的人很少,安利给大家。


《少年凯歌》
陈凯歌 著


@博尔赫君:今年看过的冷门好书有:


陈凯歌《少年凯歌》:上次读这么沉重而震撼、深刻与文笔兼具的自传体散文还是大二时读的高尔泰的《寻找家园》(《寻找家园》是我整个本科期间最爱的一本散文)。陈凯歌这本那天晚睡前看了一眼,没想到却没忍住一直看到了凌晨4点多,过程中数度哽咽、眼眶泛泪。


弥尔顿《论出版自由》:“让真理和谎言对决吧,谁又看到过真理曾有败绩呢?”简直振聋发聩!仿佛看到了几百年前雄辩的弥尔顿在议会上舌战群儒、声情并茂的身影!


施克《不正义的多重面孔》:何为正义?何以正义?如何正义?上启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晚近到罗尔斯、诺齐克都有很深刻的探讨。而此书中,作者却没有正面谈正义,而且聚焦于“不正义”。


民主立宪制并未消除不正义,但能对不正义感作出我们所能作出的最佳政治回应。民主政体至少没有湮灭愤愤不平者的声音,而且还将其视为变革要求,而其他政体大多压制这些声音和要求。


2021希望继续读到好书,加油!


真的囤不动了吗?我不信

登录

使用微信帐号或QQ直接登录,无需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