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微信营销 > 阅读微信文章 > 这年头90后除了聊房子,没别的追求了么?

这年头90后除了聊房子,没别的追求了么?

作者:   来源:  热度:742  时间:2020-06-21








工作3年,卡里存款不过7万,黎晴觉得,无论在广州还是深圳买


工作3年,卡里存款不过7万,黎晴觉得,无论在广州还是深圳买房,都离自己有点遥远。
文 | 敖瑾编辑 |盛倩玉

黎晴,90后,26岁。以前的她,想得更多的是学业、恋爱工作


至于买房,没有过多考虑过

但是,进入2020年,她突然发现:自己身边的朋友、同事,怎么突然都开始聊买房了?

为什么我身边的朋友、同事都开始聊房了?


今年3月,黎晴陪着一个打算买房的朋友,在深圳到处看盘。那时,疫情的阴影还没完全散去,人们出入公共场合还是保持着习惯性的警惕,大部分小区还在实行封闭式管理。但这些“后疫情时期”的小障碍,似乎并未影响到人们的购房热情。

她们先来到了坪山一个新楼盘,入门处人头攒动,销售人员步履匆忙,领着她们完成进门登记,就把她们往沙盘前面赶,开始区域优势讲解。

过程中,黎晴的朋友四顾张望,磨蹭了一下,销售便不耐烦地对着麦克风说:“快点好吧,后面还有很多客人等着看房。”

下午,黎晴和朋友又去了另一个区看二手房。几经折腾,二手房房主总算得到了小区保安的通融,把她们以及一个中介一行仨人,领进了小区。


聊天中,这个房主说,她对看房的艰辛也深有体会。上午,她才和丈夫去一个小区看了一下心仪的二手房,丈夫还换了件衣服,才最后蒙混过来小区门卫那关,进到小区里看房。


黎晴的另一个好朋友张韵,现在每周末都奔走于深圳各个小区,希望能物色到一套心仪的小户型,买下了就立马张罗年底结婚的事宜。

因为首付款还要等男朋友家人那套旧房子卖出了才能到,张韵错失了两套看中的房子。其中的一套,她刚看完,第二天中介就打电话说房子已经卖出去了。

而黎晴在广州工作的前同事杨琼,最近也忙着每周末在珠三角一带的城市看房。杨琼和男朋友刚领证不久,他们希望能尽快确定好房子的事情,接下来就可以操办婚礼了。

听多了这样的消息,黎晴逐渐有种感觉:身边这波“买房潮”,涌现的原因可能是,自己这个年龄段的人,不知不觉已经步入要成家的阶段了。


想买房的90后男孩:结婚后,我绝不生男孩

如果说结婚需要一套房子,以组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但目前还单身的黎晴,在逛了无数个相亲APP后却发现,难道就连谈个恋爱也需要拥有房子?


“好像在深圳拥有一套房,就说明了所有,哪怕是正在看房,都能让人站上婚恋市场的金字塔尖。

黎晴看到,她使用的相亲APP,在自我说明那一栏,很多男性用户都会写上自己的购房状态;她也发现,即便是目前还没房的用户,也会在自我介绍栏写上一句:正在为买房做准备。


交友APP上,不少男性都在介绍中附上“房产信息”

“除了职业、学历、外貌、年龄、性格,有房没房,也成为了定义你的一个重要要素,至少在婚恋APP上看来是这样。”

贝壳找房曾经发布过一个调查,在1329位女性受访者中,其实仅有27.84%表示,“没有房子,结婚生子免谈”。但现实中,也有一些男性把房子当成了婚恋嫁娶路上的一个必过关卡,产生了种种压力。


黎晴的前同事林子聪也是个90后,和黎晴同年,尽管女朋友还没找着,但单身的他已经开始在张罗买房。


最近几周,前同事组的微信群里,大家还在热心地给林子聪顺手转发一些自己看到的房源信息。

对于买房这件事,林子聪似乎有点“自觉”,在一次同事闲聊中,他就曾表达过这样的观点,“没房子哪个女生愿意跟你啊。”


当时掷地有声的话语,黎晴现在都还记得清清楚楚。

不过,林子聪的工资并不高,毕业3年多,在一线城市每月的税前收入不足7000元,所以买房的首付款,还得靠家里人支持。

也许是倍感于买房的压力,林子聪已经想好了,以后结婚了,绝不生男孩,因为“生男孩,以后等他长大了,还得掏钱给他买房。”


仍有有当代“孟母”,择教育资源而居

一开始,黎晴总开林子聪玩笑,“现在就做打算,你实在是多虑了。”


不过现在,黎晴甚至有种预感:未来无论生男孩还是生女孩,林子聪很可能很快就要考虑为他/她换房。因为孩子能不能获得好的教育资源,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房子。

这就是让无数家长哽在心头的学区房。学区房的概念随“就近入学”政策而产生。教育部最早提出“就近入学”,可以追溯到80年代。在之后的30年里,“就近入学”不断被重申,小学和初中免试就近入学的规定,越来越具体化、刚性化。

比如在2014年1月出台的一份实施意见中,就规定了各地教育部门、各公办、民办学校,均不准用考试方式,“掐尖招生”,公办学校也不能用竞赛证书,或者考级证明,作为招生依据。

但一个城市里各个区域的教育资源,常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不均衡的情况,为了能让孩子上好一点的学校,家长只能成为当代“孟母”,择有优质教育资源区域的房子而居。

李伟是黎晴的公司领导。去年,李伟孩子一出生,他就立马开始张罗起学区房的事情了。“当时我领导孩子出生不久,就把自己地处偏远的二套房给卖了,以随时准备好买入合适学区房”

黎晴和同事当时还揶揄领导,这孩子才一岁,犯得着这么早就开始计划么。“领导当时回了句‘这你就不懂了,那是必须的’,突然让我们都有点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临近升学季,黎晴看到深圳有关学区房的新闻多了起来。其中一条引起较大关注的,是福田的学位房风波。因为部分小区土地性质的历史争议,过去属于名校深圳高级中学南校区一类学位的几个小区,突然被降为三类学位,入学积分直降10分,这意味着,若这几个小区的业主有子女今年要上学,他们将无缘名校。

像深圳这种教育资源原本就紧张,但新增人口还在持续不断扩大的城市,家长对于学区房的焦虑尤甚。贝壳近期一项调查显示,今年2-3月,深圳有18.8%的购房群体是为了买学区房。

学区房供应有限,但需求在持续增加,学区房的价格逐年不断攀升,还出现了只隔一条街的两个同户型房子,因为学区因素,单价出现8万元差异的情况。


黎晴租住在深圳南山的一栋公寓楼里,去年刚从广州到深圳时,她为了省点租金,选择了和另外一个女生,同住在一间卧室。


看着窗外密集安插的高楼,她有时会产生一种无力感。并不是每个奋斗的人,最后都能在这个城市买下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未来的每一步似乎都被压力裹挟。


“报复性存款”还是“报复性买房”,怎么选?


2007年,黎晴的领导李伟遇上A股大牛市,用自己工作3年积攒下的5万块钱,和向父母要的5万块钱,作为本金,投入了A股的炒股大军中。很快,这10万块钱在一片涨势中,翻数倍变成了近百万。李伟当即拿着赚的那笔钱,在广州买了套房子。那时,广州的房价单价还是在千元的水平。


而黎晴不知道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样的想法:如果在北上广深有一套房产,是不是可以少奋斗20年了?

也许是在大学本科毕业后,在一线城市工作了两年,发现自己到手月薪仍然只有5000元的时候。也许是偶然看到一条房产新闻,提到仅2015年一年,深圳房价就暴涨了40%的时候。又或者是听完李伟说自己的“发家致富”之路以后。

近一两年,因为控制楼市过热的限价政策,一些城市的新房和二手房出现了“剪刀差”,这让新买房更是变成一项稳赚不赔的“打新”项目。


6月3日杭州引来6万人摇号的楼盘,就属于这种新房和周边二手房价格倒严重的典型。根据链家APP上的房源价格,这个楼盘比周边二手房的最大价差,高达15000元/平。买到即赚到的想法,最终吸引了6万人“抢购”900多套房源。

买房成了资产增值的最有效最具保障手段,全国各地的房产买家都在争先恐后入场。6月11日,深圳光明区一个楼盘开盘,10日傍晚,大批购房者就开始到楼盘现场排队,准备等通宵第一批拿号……


光明金融街某楼盘购房者连夜排队拿号

黎晴看着这些新闻,想到了“报复性买房”,但又想起媒体这段时间一直提的“报复性存款”,突然有点分不清哪个才是真实的世界。


但她转念一想,在房子深度捆绑了婚姻、育儿和财富积累的今天,也许这两者并不矛盾,现在“报复性存款”的那批人,可能就是为了给未来的“报复性买房”做好资金准备。

但工作3年,现在卡里存款不过7万,黎晴觉得,无论在广州还是深圳买房,都离自己有点遥远。


她开始有些厌倦这种让人焦灼又无力的现状。“为什么谈恋爱要在乎有没有房子,没有爱有房子也可以吗?为什么孩子上学要花大价钱买房?为什么辛辛苦苦奋斗二三十年,赚的钱还比不上别人踩中时点买上一套房?

没有人可以给出答案。文中物均为化名)


买or不买?如果钱不够,是靠家人咬咬牙买or再等等?你怎么看,留言聊~


来源|南都周刊

END



登录

使用微信帐号或QQ直接登录,无需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