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微信营销 > 阅读微信文章 > 坛经的缘起|六祖坛经修心课

坛经的缘起|六祖坛经修心课

作者:   来源:  热度:911  时间:2020-06-24











大家好,我是费勇,欢迎来到《六祖坛经修心课》的第一课



大家好,我是费勇,欢迎来到《六祖坛经修心课》的第一课,这一课我们讨论坛经的标题和第一段。

在讲这一课之前,我想简单地谈一下坛经的版本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坛经》并没有印刷成书,而是手抄本,并没有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只是在宗门里几乎秘密地传授,是惠能开创的南宗法脉传承的信物。

因为长期手抄流传,所以,《坛经》有不少的版本,比较有名的如宗宝本,在明代形成并一度是最盛行的版本;再比如敦煌本,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和日本的学者在大英博物馆和中国的敦煌发现的。由于敦煌本的发现,人们意识到《坛经》在传播的过程里,有不少的增减,形成了不同的版本,并相信一定存在着最原始的版本。

不过,到目前为止,学者们发现了多种《坛经》的本子,但最早的仍然是敦煌本。最原始的本子,在时间的河流里沉默着。

佛教史学者杨曾文先生在《敦煌新本六祖坛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里,对于已经发现的各种版本作了简单的梳理。第一,《坛经》祖本,也称法海原本,大约在公元713年到732年左右形成;第二,敦煌本原本,大约在公元733年到801年之间形成;第三,惠昕本,公元967年惠昕的改编本;第四,契嵩本,公元1056年形成;第五,德异本和曹溪原本,刊印于公元1290年;第六,宗宝本,成书于公元1291年。
《坛经》版本的流传,以及对于最初版本的追寻,几乎可以写一部近乎武侠的悬疑长篇小说,也可以写很多大部头的学术著作,没完没了地探究下去。不过,这是作家和学者的工作。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确实如美国作家比尔·波特说的,纠缠这样的问题,还不如种种花,或喝一杯茶。
虽然《坛经》版本众多,而且有不少的差异,但基本属于细节的差异,总的内容还是相同的。不论哪个版本,大概都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惠能在大梵寺“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授无相戒”。这个部分是《坛经》的主体,惠能思想的独特性,都体现在这一部分。这一部分在不同的版本里,变化最少。

第二部分是惠能讲述自己的经历,各个版本的差别也不是很大。

第三部分是惠能和一些弟子之间的对话,以及临终咐嘱、禅宗法脉等等,这一部分在不同的版本变化最多。

一般认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应当是惠能讲法的记录,记录人是弟子法海。第三部分的内容应该有很多添加的成分。
我在这门课里引用的《坛经》是敦煌本,参照的是杨曾文的《敦煌新本六祖坛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和郭朋的《坛经校释》(中华书局,2012年)。那么,我们来看坛经的标题和第一段:
南宗顿教最上乘摩诃般若波罗密经
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一卷
兼受无相戒弘法弟子法海集记。

慧能大师于大梵寺讲堂中,升高座,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授无相戒。

其时座下僧尼道俗一万余人,韶州刺史韦璩(qu)及诸官僚三十余人、儒士三十余人,同时请大师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刺史遂令门人僧法海集记,流行后代与学道者,承此宗旨,遞(di)相传受,有所依约,以为秉承,说此《坛经》。

慧能大师在大梵寺里坐在法坛上,讲授如何超越尘世抵达彼岸的智慧,以及传授无相戒修行方法。
当时在下面聆听的有和尚尼姑以及其他普通百姓一万余人,其中韶州刺史带了地方官员三十多人,儒士三十多人,一起恭请大师讲授深广而博大的到彼岸的智慧。刺史还安排了惠能的弟子法海和尚作详尽的记录,以便于流传后代,指引那些学道的人,继承大师所讲的宗旨,一代一代地传授下去,以这本《坛经》作为一种共同的依约。
标题和第一段,传达了四个信息,第一,标题里的南宗,开宗明义讲了坛经属于南宗。在唐代初年,中国的禅宗分化为南宗和北宗。南宗以惠能为领袖,北宗以神秀为领袖,后来南宗成为主流,我们现在讲的禅宗,基本就是禅宗。这是一个基本的历史知识。

顿教,这是南宗刚刚兴起的时候,一般人对它的印象,就是惠能注重顿悟。所以,称他为顿教。但顿悟到底什么意思,很多人有误解。后面的课里我会讲到。

最上乘,就是最顶级的。什么呢?摩诃般若波罗蜜。佛教的基本术语:摩诃,大的意思,般若就是大智慧,波罗蜜,到彼岸,佛教追求出世间,要去彼岸。摩诃般若波罗蜜,到彼岸的大智慧。这个标题,合起来,就是:南宗顿教最上乘的关于彼岸大智慧的修行。

这个标题说明南禅宗还是在佛教的范围,不离开佛教的基本宗旨,同时又点出了它的特点是顿悟,以及在地域上是南方一派。
第二个信息,点出了坛经是惠能在广东韶关的大梵寺弘法的时候讲的。当时听的人很多,而且当地的最高长官刺史也参加了听讲,可见惠能当时的影响力。

第三个信息,点出了惠能讲的内容是摩诃般若波罗密法和无相戒。
第四个信息,点出了记录的人是惠能的弟子法海。
最后,有两个知识点我觉得应该提一下,第一,惠能的惠,可以写成恩惠的惠,也可以写成智慧的慧。

第二,坛经的坛,在中文里原意是土垒的高台;在佛教里,有两个含义,一指戒坛,就是出家人受戒的地方;二指道场,梵文音“曼荼罗”,就是佛教里做法事的时候供奉菩萨、佛的地方。

唐代中期的某年某月,一位名叫惠能(又作慧能)的和尚,在韶州的大梵寺讲法、做法事,所以,他坐的地方就叫“坛”或“坛场”。他的弟子法海把他的言论记录下来,辑录成册。这本册子就是《坛经》。

标题和第一段,讲了坛经的缘起。那么,今天就讲到这里,祝大家当下即是,平静喜乐。





音 频 现 已 更 新 至 20 课

登录

使用微信帐号或QQ直接登录,无需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