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读书解万事,是一名心理咨询师。
女孩子朋友圈发表心灵鸡汤,可以了解其思维动态。
可能性有几种情况:
一、最近每天接受心灵鸡汤的培训,受此影响发表心灵鸡汤。可以从她们的朋友圈得知,最近在受到某企业的培训课,一般微商、保险都是培训量较大的。由于培训量大或者密集的培训,导致女孩子们沉静在心灵鸡汤的信息之中,成为幻想和励志生活中前进的格言或信条。
二、最近得到了一些心灵启示,觉得心灵鸡汤特别符合自己的想法。有时候看到一些视频、书本或培训课程,感觉这些语言和说法与自己内心的想法极其的相似,可能也正好满足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愿,激起了与自身的共鸣,对于此类的心灵鸡汤能激发自身感觉,自然将心灵鸡汤奉为指示自己人生道路上的明灯和方向。
三、发表心灵鸡汤语言,向朋友圈的人们展示自己很励志。一些发心灵鸡汤的人,无非是想向朋友们表达自己这段时间的励志心态,努力上进的精神。
四、发表心灵鸡汤语言,认为自己与众不同,向朋友展示生活、工作高度。这些人一般在向朋友们展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高度,意思自己生活水准在提高,档次趋向于文化程度较高的水准,向朋友展示自己最近的发展境界,以达到满足自己心理。
这个问题问的作者首先自己心态有问题,浅薄无知。人家发不发朋友圈怎么发朋友圈是人家自己的事,你不爱看屏蔽了就好。就像我,从小就有写日记的习惯。一直写到高中,现在不写了,每天都在朋友圈记录下生活的点点嘀嗒,看到好的文章转发一下,有时是自己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有时也是自查自检的过程。开心的时候愿意和大家分享,不开心的时候抒发一下情感,压力大的时候给自己一些鼓励,这就是你说的“矫情”?我看是你太“矫情”了。若干年后回头看看曾经的自己,是否做到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心灵鸡汤的来历。
上世纪80年代,美国加州有一位名叫杰克·坎菲尔德的中学老师,欠债十四万美元,每天靠煮面条过日子。在他45岁生日的时候,忽然心血来潮,用一张大纸,画了一张一万美元的大钞票,贴在墙上天天看,希望有一天可以变成有钱人。
怎么变成有钱人呢?仅仅靠空想是不够的,他于是决定写书,当个励志书专家。他写了100个小故事,都是激励人努力奋斗,有所作为的。想到奶奶曾经天天熬鸡汤给他治病,他把自己的书起名为《心灵鸡汤》。
书写好了,还得找出版社出版。他找了一百多家出版社,全部被拒绝。最后终于有一家快要破产倒闭的出版社,答应了他的请求。书出版后,没想到居然大卖,第一年就销售了八百多万册。
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这位全世界“最伟大”的励志书作者,写了八十本心灵鸡汤,至今卖出八千五百万册,并且由此登上了《吉尼斯世界记录》。
大家觉得是不是有点滑稽?一个生活中的失败者,通过去教其他人努力,教其他人成功,然后自己“成功”了。现在国内各式各样的成功学培训,也基本沿袭了这个模式。
心灵鸡汤有用吗?如果它有用,就好比一个不会骑自行车的人,教会了你骑自行车;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教会了你游泳。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不合逻辑。
心灵鸡汤有存在的价值吗?如果它有价值,那也相当于鸦片的价值,它就是一种精神鸦片,可以让人暂时获得精神上的放松,获得一种虚幻的动力。看心灵鸡汤的书,往往会让人看得热血沸腾,觉得一切问题都不再是问题,觉得只要努力,命运随我掌控。但可惜的是,看完之后,该干嘛还是干嘛,而不会有任何真正的改变。
年轻人偶尔看点心灵鸡汤是没问题的。但如果一个人到了三、四十岁还在看心灵鸡汤,你大致可以认定,这个人这辈子大概也就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