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最后一天。在2020年最后一个工作日,我们迎来了2020年《博物历》的最后一期推送。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终于把这一年的《博物历》都更新完了!!!高兴!!!
领导:你乐什么?下周就开始更新2021年《博物历》。
算了,打工人我还是要保持微笑,在今年最后一天,给各位来个happy ending:)
今天的主角有两位,长得也都很happy,它们就是生活在水中的大块头们——海牛和儒艮。
duang~~~这位是?
海牛目“四大金刚”
在分类学上,海牛和儒艮属于海牛目,本目下面仅有海牛科和儒艮科。
海牛目下的5种动物。最下面的是斯特拉海牛
图片来自:wikipedia
海牛科现存三种动物,分别是美洲海牛(亦称加勒比海牛)、亚马孙海牛和西非海牛。
只看这几种海牛的名字,你就能大概猜出它们生活在哪里。美洲海牛主要分布在加勒比海域,亚马孙海牛则生活在亚马孙河,是唯一一种只在淡水环境下生活的海牛目动物。西非海牛生活在从尼日尔到安哥拉之间的西非地区。
海牛目动物分布图。蓝色代表儒艮,红圈代表巨儒艮,绿色代表美洲海牛,红色代表亚马孙海牛,橘色代表西非海牛。
儒艮科呢,就只剩儒艮一根独苗了。
其实,白令海曾经还生活着一种斯特拉海牛(也叫巨儒艮)。不过很可惜,由于人类的猎杀,它已经在1768年彻底灭绝了——距离首次发现只有短短27年。
已灭绝的斯特拉海牛画像
儒艮的分布范围就比较广了——从西太平洋到印度洋的海滨,到处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儒艮吃过水草的地方,仿佛被推土机推过......
图片来自:Julien Willem
吃素的温柔巨兽
看看这几位的体型和习性,简直完美演绎了什么叫“心宽体胖”。
体型最大的美洲海牛,平均体长2.7-3.5米,体重在200-600公斤之间。体型最小的亚马孙海牛也能长到2米,体重大约一两百公斤。西非海牛和儒艮则介于两者之间。
好好说,我胖吗?
图片来自:Ahodges7
由于生活在水中,它们的身体基本呈流线型。再加上扁平的鳍状肢和尾叶的“推波助澜”,游动起来完全就是个优雅的胖子。
如果仔细找找茬,就会发现三种海牛中,只有亚马孙海牛的鳍状肢上没有爪子,而且腹部还常带有白斑,跟另外两种区别很大。
亚马孙海牛的鳍状肢上没爪子,有些个体的腹部常带有白斑。图片来源见水印
儒艮跟海牛就更好区分了——除了鳍状肢上也没爪子,鼻吻更长外,儒艮的尾巴也不像海牛那般酷似船桨,而是中间分叉,看起来更像鱼鳍。
难怪人家儒艮叫“美人鱼”呢。
儒艮(左)和海牛(右)的对比,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尾鳍不同,除此之外两者的体型也有差异。
海牛和儒艮虽然完全在水中生活,但可是实打实的哺乳动物,每隔三五分钟就得浮到水面呼吸。
不过,它们的亲戚并不是同样生活在水中的各种鲸豚类,而是陆地上的大象!
给海牛来个鼻孔特写
别惊讶,海牛的臼齿就跟大象似的,是从后往前不断生长替换的。儒艮虽然不以这种方式换牙,但它们长着类似大象那样长长的门齿,这是海牛不具备的。
虽然个头大,长相也一言难尽,但它们其实是人畜无害的素食动物。海牛和儒艮的主食都是水草,每天,它们都会用灵活的上唇,像割草机一样把水草连根拔起并吃掉。
儒艮过境,寸草不生(bushi)
图片来源见水印
偶尔,它们也会吃点藻类,甚至贝壳、水母等无脊椎动物作为零食。由于食物纤维素含量高,不抗饿,所以一天当中,它们有大约六七个小时的时间都在吃吃吃,以满足庞大的身体需求。然后大概有半天时间都在睡大觉,以减少身体消耗。
这生活,本打工人着实羡慕。
海牛宝宝是在吃奶,不是在吃妈妈胳肢窝,妈妈的乳头就长在前肢基部后侧的位置。图片来自:pinterest
为了生活,奔走四方
大多数情况下,海牛和儒艮喜欢独自生活,但每到哺乳、繁殖,尤其越冬时,它们就会聚成一群。
与多数水生哺乳动物不同,海牛们只是看起来壮硕,其实都是“虚胖”。它们的体脂率不高,无法靠厚厚的脂肪保暖,再加上较低的新陈代谢,导致它们没法在20℃以下的水体里长期生活。
冬季水温低时,海牛会迁徙到温暖的海域
图片来源见水印
以生活在美国佛罗里达州附近的海牛为例,夏季时,它们最北可以分布到弗吉尼亚、甚至是马萨诸塞州。而到了冬季,它们则会迁徙到佛罗里达州的温暖区域,比如天然的温泉附近越冬。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温泉地被划为景区,供给海牛躲避寒冷的地方越来越少。
好在,一些发电厂常建在海滨,产生的高温废水会提高周围海域的温度,近些年越来越受海牛欢迎。与之类似,高纬度地区的冬季到来时,儒艮也会迁徙到温暖的地方过冬。
佛罗里达州的海牛夏季和冬季分布图
救救可怜的“灰胖子”吧
凭借庞大的身躯撑腰,海牛和儒艮在自然界中几乎没啥天敌。不过,人类过往船只的船桨经常会将它们打伤。
很多海牛和儒艮的背部都有大小不一的疤痕,这种情况多到甚至能通过疤痕的形状来对它们进行个体识别。
背部被船桨打伤的海牛
图片来自:Bonde, Robert K, 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
水体的污染,赤潮的不断发生,也让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变得岌岌可危。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优质的海草床的面积正在不断减少,没有了充足的食物供应,海牛和儒艮的数量自然也在不断下降。在IUCN的受胁物种红色名录中,现存的四种海牛科动物都处在易危级别。
历史上,儒艮在我国很多海域都有生活,最北可以到达黄海南部。2008年,最后一头儒艮发现于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后中国海域再也没发现过它们的身影。
海牛和儒艮通过进食水生植物,可以促进营养物质的不断循环,同时,它们排泄出来的粪便,还能继续滋养水草的生长,间接影响其他在此生活的动物,对生态环境的贡献很大。如果再不及时保护,这些蠢萌的“灰胖子”,也很有可能走上巨儒艮的道路。
从2000到2014年,共记录到153只儒艮死亡。这一时期儒艮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人类遗弃的渔网。图片来自:阿布扎比环境局
往期文章回顾
撰文 | 何长欢
部分图片来自| 123rf.com.cn
微信编辑 | 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