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社交媒体上忽然掀起了一个自发性的行为艺术高潮——几乎每个人都挖出自己十八岁的照片,发在朋友圈里。
于是,朋友圈里忽然充满了这样的画风:
据说,这场“我的十八岁”行为艺术大赛的起因是:过了这个年底,最后一批90后都已经十八岁了,马上,我们将要迎来00后的时代了。
当然,不管什么原因,大家怀旧的心被触动,继而一发不可收拾。
十八岁,是最光芒闪耀的年纪,充满无穷的可能性,属于自己的人生旅程正准备展开,每个人脸上都是满满的胶原蛋白,所有尘俗的烦恼似乎都与这个美妙的年纪无缘。
所以,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十八岁,每个人都怀念自己的青春岁月。就如冯小刚的《芳华》,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纷纷跑去缅怀自己的十八岁,全然不在意这青春如何残酷如何血肉模糊。
人,总是会本能地美化自己的记忆,把丑陋恶劣的都自动地抹去,只留下美好,以供自己回味和缅怀。时间越长,越会忘记曾经的苦难,而记住昔日的美好。
正如《鹿鼎记》里康熙皇帝的苦恼:明朝的皇帝一个个混蛋透顶,老百姓日子过得很糟,我这个皇帝比明朝的皇帝好多了,你们这帮人怎么整天想着反清复明啊?——他不知道,反清复明的人已经忘记了当年的明朝有多糟糕,只记得明朝的皇帝是汉人。
人心念旧,自来如此。
可是,念旧,不应该演变成忘却,更不应该演变成扭曲。不能把丑恶的说成是美好的,不能把错误的说成是正确的,不能因为那是自己的青春就想当然地美化自己的年代,逐渐演变成面对下一代的谎言。
现在十八岁的年轻人们,没有经历过《芳华》的年代,他们的十八岁单纯而幸福,无忧无虑。但那些曾经十八岁的人们,不应该忘记曾经的苦难和疯狂,应该把真实的历史而不是美轮美奂的“回忆”留给年轻人。
现实的社会当然还有很多不足,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但吃过大亏的人们应该知道,不能用旧的办法去解决新的问题,不能用疯狂和极端去对付不公。
我们常常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如果在《芳华》里只看到青春的魅力,看到对苦难的淡然,而忘记了那个年代的疯狂与苦难,那么,这缅怀是有毒的。
人人都爱自己的十八岁,都爱十八岁的自己,但并不是所有的十八岁,都是美好的。
如果我们想要让我们的后代都有美好的十八岁,就不能忘记告诉他们,那些曾经残酷和痛苦的十八岁。
在朋友圈过多晒孩子照片,不仅对孩子没有好处,也会让朋友圈的好友有厌倦感!对自己的人际关系产生影响,所以在微信朋友圈过度晒娃有害无益!
我的朋友圈以前有个朋友,生了宝宝以后每天都要晒宝宝,宝宝生病了也晒,宝宝哭了也晒,甚至到最后宝宝拉个大便她也要拿着粘满大便的尿不湿拍个照片出来,我真的是逼不得已最后还是屏蔽了她,真的是说多了都是泪!
还有一个朋友是从小到大的闺蜜,属于超级自恋的那种,用她的话说“她想一直活在美颜相机里”,几年前生了个女儿,一发不可收拾,变成了晒女狂魔,每天至少要晒十条孩子的照片,因为和闺蜜关系太铁,我不能屏蔽,就这样一直忍着直到今年,女儿已经7岁了,闺蜜开始了各种痛苦吐槽,由于长期给孩子拍美照,给孩子造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什么事都要依着自己,因为她觉得从小妈妈都以她为傲,她觉得所有人都应该对她好,女儿现在已经对她各种叛逆,各种任性,周围的家人朋友开始责怪闺蜜从小太惯着女儿以至于才7岁的小丫头就已经开始叛逆,闺蜜苦不堪言!
在此奉劝各位爱晒娃的宝妈,晒娃有风险,拍照需谨慎,在信息科技发达,每一部手机只要开机就会有定位功能,朋友圈人际复杂,不要给那些有不良动机的人留下任何把柄,为孩子也为家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