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你所有的遗憾和不甘拥抱2021
作者: 来源: 热度:806 时间:2021-01-11
你所有的遗憾和不甘心,都是未来生活的基石,或者换个更俗



你所有的遗憾和不甘心,都是未来生活的基石,或者换个更俗的词——“希望”。这会,历史的指针已经轻轻划过2020年的刻度,步入2021年。元旦是新一年的开始,但却是科技产业媒体的一个“垃圾时间”,大家都忙着跨年、团聚、发呆。所以这个时间,留给我在这里絮叨絮叨,也聊聊这一年的所思所想。国家发展了,技术进步了,身边人都有这样那样的收获和变化。关于人工智能、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科技产业这一年的变化,智东西、车东西、芯东西的老师们用几十个段子,在诙谐、调侃中,做了非常精辟的闪回式梳理。
过去的这一年,疫情让我们的学习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很多变化。这次,我更想聊点个人感受,也是我对世界认知的五个变化。1.这一年,你看过多少30分钟时长的《新闻联播》?由于世界过于“变幻莫测”,今年我居然更多地找空在看央视新闻联播了(也可能是年纪大了)。在我们印象中,新闻联播不是个30分钟的新闻节目吗?但其实今年我发现很多日子里的新闻联播都是超过30分钟的,多则将近1小时。这说明,无论国内还是国际发生的事是真不少。我印象更深的另一点是,在新闻联播里能看到的人间冷暖、世事动荡,新闻联播不要仅当作宣传片来看。我之前是没有写日记习惯的,2020年初,当大家都在谈论“见证奇迹”时,当看到随着疫情变化各种社会角色的反应时,突然有一种很强的感受,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个人的认知根本跟不上。不是认不清楚这个世界,而是看不清我们自己。你可能会发现我们很多时候对一些事情,有后知后觉的感觉,对同一个事情,在不同的时间、空间又有很不一样的看法。于是,我用一种很随意的方式开始记录我的一些想法和感受,过一阵拿出来瞅一瞅,对比不同时刻当时的想法,和现在的自己有什么不同,不知不觉,初略统计相关文字加起来也写了5万字。不用刻意地坚持写日记,但随时记录下不想忘记的想法和感受,也许会在后视镜里看到一个更清晰的自己。有些事情,对我的历史观进行了刷新。比如年中密集的抗美援朝相关宣传中,通过其中一些史料详尽的纪录片,我发现,从决策到战略部署、作战及谈判,这场历经2年8个月,五大艰难战役最终以弱胜强的战争,被称为“立国之战”的意义远超出之前的认知,更不是教科书上几折战斗英雄事迹所能述尽的。比如最近比较热的南方多省停电的话题,是工厂开工耗电太多吗?是南方太冷居民用电增加吗?是北煤南运效率太低吗?是中澳煤炭进口影响吗?是地方官员为了碳排放业绩达标吗?都是,又可能都不是。再比如年内,华为卖荣耀,真的仅是芯片卡脖子所迫吗?也不尽然。面对复杂的世界,我们会接收到很多答案,但缺少真相。经常有科技产业圈的朋友跟我聊起,说智东西(也包括车东西/芯东西)的记者文章写得好,总能把一些行业的关键点理解得很透,行笔老道、相貌年轻,如何做到的?其实一个关键就是相信年轻人,由于智一科技产业媒体一手技术、一手产业的定位,校园出来就趁手能干的人是极少的,大都是在个人抱有热情的前提下,在“相信”的原则中练出来的。现在一个新的感受是,除了要相信年轻人,更要让年轻人相信年轻人,互相帮扶成长,团队的战斗力则更强,成长更快。以上之外,过去一年,我看的书似乎比以往多了些,智东西办公室也组起了一个产业图书角,但看的东西很杂。从《黑天鹅》、《反脆弱》到《价值》这种投资圈内的热门读本,再到重新翻看《毛选》、《邓论》中的某些篇章,潜意识里是在这个不确定的世界里寻找确定性。当跨年变成一桩生意,就会世俗和缺乏诚意,但也不乏闪光点。比如罗振宇昨晚的跨年演讲,在长达三个半小时里进行一场以客户为主线的拼盘式经济社会热点马后炮式总结,夹带卖货,并不时配上几个认识不认识相关不相关的人的大头照和语录来装点那些自己并不懂又想一语惊人的话题,观众肯定会腻,但最后提到他自己生活中的三个亲身经历的启发,倒是更为真诚和真实。画面切换到年轻人追捧的B站跨年夜上,节目没有留下太多印象,但主持人现场采访一位UP主时,这位UP主的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2020年很多人留下了很多遗憾,希望这些遗憾都成为2021年生活变得更好的基石。过去这一年,相信不少人都有遗憾和不甘心,有人没有在房价上涨前上车,有人没有买到1块多美元股价的蔚来……你所有的遗憾和不甘心,都是未来生活的基石,或者换个更俗的词——“希望”。


